【全文1200多字,读了约2分钟。 谢谢您的阅读】
服饰,作为文化符号和存储媒介,在民族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民族特性。 孔达《春秋左传正义》疏说:“夏天,大也。 中国有礼仪之大,所以叫夏天。 有服章之美,称之为华。 华,夏一也”可见这件衣服在周代上升到了最高的礼仪。
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时期,赵国对外作战败多胜少。后来,他意识到,穿着宽大的袍子打仗确实是麻烦,干活儿不得劲,于是转头向“胡人”学习,先从服装开始变革。周以礼立国,虽然已到战国时期,天子早已式微,但是这些表面上的礼,大家还是要遵守的。所以在变革之初,遭到了包括他儿子在内的多人反对。赵武灵王誓将变革进行到底。最终,易服成功,西灭中山,北略匈奴,扩地千里。赵国崛起为仅次于秦国的第二强国。胡服骑马,在文化方面也带来了更大的冲击,起到了上上下下的效果,民间也逐渐接近胡服。 相反,胡人看到中原人的衣服很宽,心就对着它,穿上了华服。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纨裤与裲裆
进入魏晋南北朝,服饰变化不大,基本沿袭秦汉遗风。 男性主要穿裤衩,有时也光着上身。 有名的竹林七贤,在派对上,几个哥哥经常挽着胳膊作诗作对。 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许多人放荡不羁、追求舒适的精神。
女性的服装略有改善,但上衣一般是衬衫、上衣、襁褓,下面是裙子。 贴身部分变成紧身褡。 有趣的是,“裈”的服装开始发生变化。 两汉或以前,裈被当作内衣穿。 到南北朝时,裈开始在外面穿,成为一种便服; 作为内衣穿的,发展成了今天的抹胸。
袒胸装
大唐终于到来,开放、盛世、自信……这些都体现在服装上。
小时候看了《唐明皇》,很奇怪为什么里面的女人会穿成这样。 胸部露出一半,这不符合规定啊。 读了书才知道,那是唐朝的特色,是自信的表现。 很遗憾,子孙后代消除了这个传统文化。
武则天领导的李唐王朝,给了女性充分的舞台,许多女性当官,给了女性空前的自信。 她们骑马,开始打球,追求男女平等。 在这样的条件下,胸部出现了襁褓。
确切的说,齐胸襦裙不是一下子就出来的。它也是经历的一定时期的演化。唐初,人们将以前的“裲裆”进行了大尺度的改变,反正已经内衣外穿了,不妨直接一步到位,将裲裆延伸至脚底,这就相当于原来的裲裆和裙子直接合二为一了,在胸部用一根带子固定住,方便的很,衫、袄、襦没什么变化。后来有人将衫、袄、襦去掉换成帔,类似现在搭在肩膀上的丝巾。传入宫中后,武则天喜欢上了这身打扮,广泛传播。 在夏天,人们穿得更大胆,直接弃巢,胸部、香肩、美背都露出来了。
所以唐代诗人方干写了《赠美人四首》。 其中包括:“粉胸对晴雪产生了一半的怀疑,带着醉意回到了样品刀。 雨云必须去。 比不上琵琶沟。 ”
《新唐书车服志》中记载:“半袖裙的儒者,东宫女史经常供奉的衣服也。” 也就是说,在宫廷里,这件半袖是工作服。 这里所说的半袖装,其实是在胸前加了襁褓的东西。
那个时候,如果炼丹业向有机化学方向发展,没准尼龙就出现了,想想大唐的美女穿着齐胸襦裙配着尼龙丝袜,不但一点都不违和,相反,我觉得还是很潮的一种搭配。即便放到电影节上走秀,也是一股旋风。善于创新的大唐人,或许会以裲裆为基础,创造出比基尼来也未可知。【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