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想吃亏,但在亲密关系中,问题越多,越容易岔开话题,越难放下。
当伤害发生时,我们内心对正义的向往,对他人行为动机的硬分析,先入为主的认知偏见,都在痛苦中推动着我们前进。
01 如果有人突然对你出言不逊或是行为无礼,你会怎么看待这个人?
如果你能把做错事的人看成一个复杂的整体,而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学会用同理心对待别人,对做错事的人的行为感到好奇,而不是反感。
那么,面对粗鲁的行为,你会变得不那么敏感,不那么激动,或许还能以“这个人一定很不开心”的心态坦然面对别人的激烈情绪。
但如果你带着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观念看待别人的行为动机,在没有事实证据的情况下主观臆想、执迷不悟,把别人偶然的举动误认为是故意针对自己,就会觉得“这个人是故意找茬”,从而被自己的不良行为所影响,被负面情绪所控制。
而当你得不到对方的道歉,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受到伤害的时候,受伤的一方往往会说:
“我只是想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他怎么能这样对我?他怎么能做这种事?”
然而,如何解释这些复杂而困难的情况呢?
无论是来自陌生人的粗鲁,还是来自亲密关系的伤害行为。
比如,为什么一个丈夫会为了第三者而抛下家人和孩子?
对于这些问题,即使是不会说话的孩子也会感到困惑,可能会在心里想,
“是因为我太坏,太丑,太没用,太依赖别人来满足父母的需求吗?"
对于来自家庭成员的伤害,孩子很早就开始寻找其行为意义。
通常他们会通过自责的想象来为父母的错误行为开脱。
孩子正义感强,宽恕意识突出,会轻易原谅自己依赖和爱的人。
进入成人关系后,我们还是会被同样的问题困扰。
“一个爱我的人怎么会做这种事?”
这个问题会让我们想起自己痛苦的过去,比如童年时被渣男欺骗,被信任的人伤害。
我们喜欢回忆过去,并不是因为内心有受虐倾向。
是因为我们希望通过爱、善良、耐心、包容来改变对方,从而治愈过去的伤痛。
我们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也许痛苦的过去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只要我们足够宽容和耐心,也许可以等到出轨的老公回头。
即使我们不能实现这个目标,至少我们应该找出做错事的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于是我们开始沉湎于过去。
如今,为了找出犯错者的行为动机,我们甚至喜欢用心理学的术语对对方做一个大概的分析。
比如我老公是回避型或者焦虑型或者自恋型人格等等。
这些心理标签真的很“有用”。
让受伤的一方心安理得的摆脱自己在问题中的责任,认为对方会这样表现是因为他就是这样的性格。甚至为犯错者的行为找到了合理的理由,就像脑瘤可以用来解释一个人会突然中风一样。
然而思思却要给它泼冷水。大多数心理标签既不能作为人们犯错的借口,也不能解释这种行为的合理性。给做错事的人贴上精神分析的标签,确实可以减轻受害方的痛苦,让你觉得自己找到了他这么做的原因,从而松了一口气。
但想要原谅别人的错误,了解对方的家族史和成长经历,了解焦虑和羞耻是如何逼迫好人做坏事的,比心理标签更有价值。
了解几代人的家族史,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意识到每一种行为模式的存在,可以改变我们对家庭成员行为的认识。
当我们用这个放大镜放大问题时,慈悲心会战胜愤怒,从而帮助做错事的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学会看淡问题很有帮助。
即使我们选择不原谅对方,使用这种方法也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知道作恶者的动机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当受害方愤愤不平地说“为什么会这样”,
还隐含了另一层意思,就是希望执迷不悟的做错事的人也能体会到自己的伤害。
这种愤怒和冲动可以说是人之常情。
发现丈夫出轨后,曼恩一时冲动离婚了。
本来她只是想用离婚来惩罚丈夫,让他低头认错再复婚。
但我没想到,我的丈夫不仅没有任何悔意,还在很短的时间内嫁给了三笑。
这不仅让曼曼崩溃了,还卡在了受害者的脑海里出不来。
离婚两年,痛苦的回忆时常出现在心里。
过往的经历不时浮现,让她不得不一次次面对痛苦,产生巨大的抑郁和愤怒。
意外的损失是我们最难处理的损失。
最痛苦的是,做错事的人根本不用付出任何代价。
当做错事的人拒绝承担责任时,我们的大脑会反复强化不公正和愤怒的感觉。
比如“虽然我们离婚了,你怎么能这样对待孩子?你怎么能这么无情?”
虽然愤怒的感觉是合理的,但它们不会导致问题的积极解决,只会让我们陷入负面情绪,失眠。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客观冷静地看待仇恨的对象,让自己内心的愤怒逐渐平息,我们或许会发现,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只是和放下内心重负继续前行相比,有时候沉浸在愤怒情绪中无法自拔,要简单容易得多。
有时候,我们就是放不下自己的愤怒。
不是因为我们喜欢折磨自己。
相反,时不时地记住痛苦对我们有好处。
第一个好处,展示对方的伤害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报复方式。
因为当受伤的一方开始振作,开始新的生活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原谅了伤害过我们的人。
第二个好处,保持对犯错者的愤怒,可以保护其他人际关系或更为重要的人际关系。
比如孩子不遵守自己的管教,我们通常会对老公发脾气,因为这样可以摆脱自己教育失败的责任。
第三个好处,我们不愿意放下愤怒感,是因为这是一种可以和伤害我们的人保持精神联系的方式。
愤怒和爱情一样,是一种非常强烈的精神羁绊。
虽然愤怒是一种消极的感觉。
愤怒和爱能让我们在精神上接近一个人。
这就是很多夫妻在法律上离婚了,但是在情感上还是很迷茫的原因。
作为夫妻,如果分开很多年了,你还是不能和前任在内心安静的交流,说明你还是有很深的执念。
第四个好处,沉迷于愤怒的内心对话可以让我们在幻想中对犯错者抱有期待。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做错事的人会醒悟过来,意识到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其实这种做法只是自欺欺人。仅仅是一厢情愿就能让对方对我们的痛苦感同身受吗?
但是尽管知道没有希望,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很难放弃这种幻想。
娜娜结婚15年了。婚后,丈夫创业。为了养活丈夫,娜娜成了全职妈妈,安心照顾女儿。
三年前,老公说要开分公司,去了外地。没想到,8个月后,娜娜等来了离婚协议。
原来我老公五年前出轨了。即使娜娜不肯离婚,一个家庭主妇怎么可能打得过有钱有势的老板?
丈夫找了个厉害的律师帮忙算了算,不仅离婚了,还让娜娜得到了不到10%的应得利益。
更让娜娜崩溃的是,离婚后,女儿和前夫、第三者相处得很好,和他们很亲近。
娜娜来找思思,问如何放下对前夫的极度愤怒和仇恨。
现在娜娜已经找到了工作,认识了一些新朋友,但是每次想到前夫,想到他和第三者幸福的样子,想到他们为了让女儿不情愿而使用的手段,想到这个男人精心策划的各种谎言,她内心的愤怒就会立刻喷涌而出。
娜娜说,她想找到一种“原谅前夫,继续生活”的方法,但她做不到。
她说虽然被前夫撕成碎片,但她无法告诉别人这种伤害有多深。
她甚至希望前夫是在虐待她,而不是在欺骗她,因为她身上还有伤疤可以作证家暴,这样她就可以用所有的伤疤告诉大家她的不幸,让大家看清这个男人的恶行,然后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
听到这里,思思终于明白,娜娜一直沉浸在过去的悲惨和幻想中。
因为只有在幻想的正义中,她才能呐喊和控诉。
在幻想中,前夫会被迫面对自己的残忍和妻子的痛苦,向她承认伤害、欺骗和薄情。
即使最后,这个男人也会被判入狱,名誉扫地,面临公正的审判和赔偿,无法欺骗自己的朋友和女儿,也无法欺骗自己,最终落得个因果报应。
这些想象是如此的真实,以至于在娜娜的脑海中重现。
不幸的是,每一次这些场景的浮现,虽然会带来短暂的一点点安慰,但也会用不切实际的幻想牢牢束缚住娜娜,让她越来越痛恨前夫的所作所为,然后越来越想摆脱这种痛苦。
娜娜以为这样就可以忘记过去,放下痛苦,结果却让自己越陷越深。
“如果我不让他看到他对我的所作所为以及所造成的痛苦,我这辈子都无法原谅他。”
这些话不知道娜娜说过多少次了。
同样,很多姐妹也会陷入这种疲惫的人际关系中。
尤其是在身边没有人倾诉或者理解痛苦的时候,这种问题会变得更加明显。
娜娜希望得到人们的同情,发泄内心的情绪。这些都很正常,我们都是。
童年时期未被修复和拒绝被接纳的伤害,会让成年后的痛苦和现实生活中的迷茫更加严重。
02究竟有没有办法可以让前夫意识到对娜娜造成的伤害呢?
思思的回答可能让娜娜很难接受。
她的前夫永远不会明白自己的错误,永远不会弥补。
而且,谁也不能强迫前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者感到内疚。
所以,如果娜娜不想走出受害者的角色,她可能下半辈子都沉浸在对前夫虚幻的报复中。
但问题是,这样做并不能强迫对方承认错误,也无法摆脱自己的负面情绪。
其实娜娜不需要原谅对方的行为,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远离痛苦。
和思思在一起半年左右,娜娜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开始慢慢忘记自己的痛苦感受。
首先,她意识到人际关系不是竞争性的,不是说谁先退出或谁得到的好处最多就是赢家。
其次,她意识到,从某种程度上说,前夫也不见得开心。
因为喜欢欺骗和鄙视别人的人,内心是不快乐的,内心总是在矛盾中挣扎。
最后,娜娜意识到,虽然她还是会时不时羡慕嫉妒恨前夫的“幸福生活”,但她不想像前夫那样肆无忌惮。
这说明娜娜已经有了很好的性格和自尊心。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潜意识里希望做错事的人意识到对我们的伤害,
虽然这样可以继续维持我们的人际关系,或者说我们希望做错事的人有一天能悔过,但这暗示着我们要保持愤怒。
其实这些负面情绪并不会完全被我们控制。
我们不能一觉醒来,自信地对自己说:“啊,今天我们可以完全放下所有的愤怒和痛苦。”
痛苦和苦难,就像快乐和幸福一样,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避免人际关系伤害的唯一方法就是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保持沉默。
除非一辈子不和人打交道,只要与他人互动,伤害就一定存在。
同理,只要孩子不是狼养的,在家庭成长过程中伤害肯定是存在的。
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总有人行为恶劣,且从不道歉,不会修复人际关系,也毫不顾及他人感受。
如果我们想忘记过去,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目的,比如冥想、瑜伽、健身、写作、艺术插花等。这些都是好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停止自怜,学会内心平静地活在当下。
如果伤害你的人既不承认错误,也从不修复关系,你该怎样平复内心的愤怒情绪呢?
答案很简单,顺其自然。
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具体应用策略、治疗方案和新思路,或者换一种对自己有用的思维方式。
你知道,当你在与前夫对你的伤害作斗争,你迫不及待地想在以泪洗面待一整天时,另一个人可能正在某个地方享受生活。
如果不赶快回到正常生活,和自己斗又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受害方来说,最难接受的是,做错事的人可能永远不会道歉,永远不会客观的看待自己,永远不会敞开心扉去倾听别人的感受。
要放下愤怒和仇恨,就必须放弃改变过去的幻想和假设未来的想法。
这样才能赢得当下,才能慢慢摆脱愤怒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