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温暖与知己
在明代戏剧史上,甚至在整个中国戏剧史上,汤显祖也被比作莎士比亚这样的人物。 汤显祖的《牡丹亭》中其实隐藏着多情的部分,情也能让人死而复生。
杜丽娘梦见柳梦梅,梦中与他发生感情,有肉体接触,醒来茫然失措。
她面临的现实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十六岁的女孩子,每天读关于《妃子之德》的书,被告知父亲打算找一个不知道她是谁的人嫁人。
但她以为自己在找梦中的人,追求梦中的爱情,以抑郁告终。
当时的女性对自己的爱情生活几乎没有希望,《牡丹亭》的影响可以与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在德国“狂飙突进运动”中的影响相比。
十六岁的青春,在游乐园做的梦,她找回了那个梦,用死亡找回了那个梦,所以很感动。
对于这些女性来讲,她渴望的其实既不是性,也不是道德,而是爱;当爱情不再存在时,她会试图借着这样的戏剧、小说找回生命中的温暖和知己之情。
我认为这恐怕是明代文学,特别是民间传说文学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在过去的戏曲中,主角不一定是小姐。 例如,《西厢记》的主角常常是红娘而不是崔莺莺。 崔莺太受礼教的压制了,红娘找到了她想要的东西。
红娘就像莺内心世界的“我”,没有受到“文化污染”,坦然无惧,人性有可能得到解放。
她批评老妇人,批评崔莺,批评张老师,是个可爱、浪漫、追求自我的女孩。
春香和杜丽娘一起看书,调皮得受不了。 说着要马上出恭,马上回来,对小姐说外面有院子很漂亮,但小姐没有反应。 她真的很吵,老师教训了她一顿,生气地走了。
春香在哭,杜丽娘突然问我刚才说的院子在哪里,请求带自己去。 《游园惊梦》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杜丽娘不知道自己长大16年的家里还有这样的院子。 这也说明家教很严格,父母不让她去许可范围以外的地方。
“不去庭院,怎么知道春天的颜色如约。 ”杜丽娘感叹花园怎么会知道春天烂成这样,这里其实是在谈论荒废的青春。
十六岁的青春其实是一座花园,但是没有人照顾,完全是荒凉的。“青山啼红杜鹃,蓟外烟融”。 她其实是在讲述自己生命之花的绽放,但她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青春。
春香去了老妇人那里,这时舞台上只剩下杜丽娘一个人。 她很累,“躲了好几次才睡着”。 这时,高材生柳梦梅拿着柳枝出现了——。 这是杜丽娘的梦。
两人一见面,吓了一跳,觉得很像。 随后,“惜玉怜香专掌”花神登场,保护杜丽娘梦中的柳秀才,请求他云雨下得很高兴。
这其实是一场少女的春梦,汤普森用这种戏来展示礼教极苦时期少女渴望爱情的心理状态,最细腻地运用充满象征主义色彩的句子。
杜丽娘以前是个被关在闺房里的女孩,每天都读古书。 没有机会了解自己的身体,也没有机会了解春天。
这是她的第一次游乐园,她16年来第一次感受到春天,感受到阳光,感受到美丽的—— 一个被封闭的,或者说被禁锢的肉体,开始感受自己了。
“原本姹紫嫣红遍历,似乎就是这样付给断井退垣的。 ”这个庭院多年没有得到照顾,已经荒芜了,但花还开着。
两种景象重叠,繁华与幻灭同时存在,宛若杜丽娘的生命处于青春之世,孤独寂寞。
青春的渴望与闲愁
我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在社会制度、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所以,大家都不太理解杜丽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幽怨。
在学校播放《游园惊梦》的视频时,一个学生说:“她为什么不出去? ”我问。
今天的孩子一般很自由,很难想象以前大家的好朋友都被关在里面。 我反复强调,杜丽娘拜访的花园,绝对不仅是现实,更是她的内心世界。
对于正在成长、正值青春的男孩女孩来说,这个时刻非常重要。 小时候是无知的时期,还没有被启蒙,这个时候人开始领悟了。 首先领悟的是自己的身体。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对青春的歌颂非常优美,主人公都是十四五十岁的杜丽娘都是十六岁; 林黛玉、贾宝玉、十三四岁,我把它们统称为文学中青春的写照。 这其实是文学非常重要的主题。
我们都经历过青春,但当时并不自觉,也没有体会到青春的到来及其重要性,更是在与自己的青春对话。
青春这么短,当你意识到青春的时候,已经到青春的尾巴了。
青春有一个最大的特征是感受到美的同时也体会到感伤,青春的美好、青春的自由,都夹杂在华丽和感伤之间。
“元姹紫嫣红遍路”感受华丽,感受美丽,同时感受这一切的逝去。
很多人觉得,为什么孩子一开始长大的时候看起来很孤独,看起来有心事,女孩子尤其明显,但青春其实就是这样。
在那个年龄,人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觉得自己成熟了,生命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需要与另一个生命联结,有渴望。 这些感情在青春中构成了非常特殊的现象。
如果你还有十五六岁时的日记,再打开一看会吓一跳。
那个年龄真的有很多空闲的事情。 除了升学这种社会压力之外,还有很多事情没来就让人担心。
像《牡丹亭》的杜丽娘一样,家境富裕,不愁吃不愁穿,老师教她文学,不应该高兴吗? 但是,她真正的向往并未得到满足,在访问游乐园的那一刻,她突然感到心里有很大的空虚。
生命最大的哀伤是自我的不清楚,“我是谁”永远是文学中最关心的事情。
杜丽娘从头到尾都在问:“我到底是谁?”“我到底想要什么?” 这些问题是小时候没有的。 一定是发育之后,青春的时候才会爆发。
她照镜子的时候,在寻找自己,想着自己的定位。 也许今天应该从这个角度体会《牡丹亭》的价值。
(END )
【推荐阅读】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蒋勋:幸好有诗经,帮我们感受生命中的情感》
《蒋勋:金瓶梅里的两性之爱》
《蒋勋: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
《蒋勋:人到中年,爱是一种智慧》
姹紫嫣红遍路,愿大家不要度过流年
请来到评论区分享你的意见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