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说话,被老师罚坐着,不准玩游戏。 被父母批评教育而没收玩具,连续的惩罚会给这个女孩留下心理阴影,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看到这里,你又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惩罚孩子吗?
这个故事来自《正面管教》作者之一、心理治疗师琳-洛特,讲述了一个16岁的女孩,其产生的根源早在她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被填补了:
一个16岁的女孩,因为一年多的严重医源性胃痛来医生。 医生了解她小时候的记忆,推测她小时候形成的核心信念。 我没想到她的第一次记忆是上幼儿园的时候。
她在幼儿园上课时说的话被纠正了4次,并被要求坐在“反省椅”上。 我认为这对5岁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屈辱和尴尬的情况。 (最初的惩罚) )。
放学后,她的父母被叫到幼儿园,老师说他们的女儿在课上说话太多,不能参加下一个幼儿园的游戏。 (第二次惩罚) )。
这个女孩回家后,父母对她进行长篇说教,并以拿走玩具作为惩罚。 (第三次惩罚) )。
从那以后,这个女孩决定谨慎行事,尽量远离麻烦。 她远离麻烦的方式,从当时到现在,都是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包括为了不让自己引人注目而取得中等成绩。 当她的成绩是a的时候,她会很紧张,她会考虑如何得到b或c,这样就不会有人对她期望太高。 她不再对学校感兴趣,也不再觉得上学很重要。 遗憾的是,这个决定留给她的是胃痛的缺点。
细想起来很奇怪,这种情况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如果父母和老师们知道他们的惩罚给孩子带来终身问题,他们很可能会寻找替代方法。 他们只是不知道或没想过自己采用的方式的长期效果。
上面的应该是一个例子,所有的孩子都是某个家庭的全部。 即使孩子犯了错误,大人也要有反应。 最好的是正面管教、安抚、正面引导、分散注意力。 也可以真的多次不改,给予适当的惩罚。 对养育孩子的逆商生意也有好处。 一点也不经历挫折是不可能的。 这取决于大人处理问题的方式。
作为一名长期在教学现场的小学老师,我深深理解这件事。 一个孩子在连续受到批评后(只是口头上),会对他的自信产生很大的影响。 最明显的特征是低下头,不想和孩子玩,声音小。 所以,每当学生因失误而受到批评时,就要再找机会表扬。 就是所谓的“一巴掌拍枣”。 让这孩子知道你做的不对,老师批评教育,不仅当事人知道该怎么办,别人也知道该怎么办,达到了教育的效果。 这件事是过去的事。 你现在干得好就得受到表扬。 因为老师承认你,所以不会永远记住你的缺点。 这样,孩子被批评时就没有心理压力,往往一下课就逃跑。
无论是有敏感心理的孩子,还是大大咧咧、无精打采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父母和老师的身份对待,必须对症下药,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以免留下终生无法弥补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