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恐婚,毛大庆:年轻人为什么会恐婚恐育?

2023-09-06 13:08:22 婚恋情感 茜茜

除了教育和住房成本的老生常谈,高琦还让许多年轻人对结婚和生育望而却步。其背后是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地区经济不平衡、婚姻价值观重构、对女性生育权尊重不够等。

为什么会恐婚

文|毛大庆

编辑|朱滔

昨天属于女性朋友。近年来,我很高兴地看到,“三八妇女节”越来越受到中国社会的关注,女性在职场和生活中受到的尊重和发挥的作用都在上升。尽管有

的喜悦,还是有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全社会的重视,得不到根本解决,它们将成为中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危机。

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字:结婚生子。

除了教育和住房费用的老生常谈,许多年轻人对结婚和生育也不抱希望。其背后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增多、婚姻价值观重构、女性生育权得不到充分尊重、老龄化社会伴随的赡养焦虑等一系列深层社会问题。

各种问题加起来就是女性最重要的两个人生节点,即 "婚育 "。无论是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乃至全社会的意识水平,都迫切需要提高对婚育成本危机和女性生育自由的理性认知,尽快找到可行的对策。

为什么年轻人在恐惧婚姻中恐惧教育?

”的一个主要原因来自于流动社会中的生活焦虑。1982年至1

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户籍管理制度的逐步调整,可以看到明显的人口流动加速的趋势。本世纪初,我国流动人口为1.21亿,占当时全国人口不到10%;十年后,这个数字增加了1亿,比例也上升到了16.5%;2020年,中国流动人口总数将达到3.76亿,占全国人口的26.6%,这意味着中国每4个人中就有1个是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数量增加的根源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因为流动人口的增加,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如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他们正处于择偶、成家、生育的旺盛期。但是,这些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后,首先要面对的是如何立足、如何谋生、如何发展事业的现实问题,而不是找对象、结婚、养孩子的生活问题。

其中,外地人之间、外地人与本地人之间的婚恋关系各不相同,充满了大量外部不稳定因素的干扰。婚恋关系非常脆弱,稍有挫折,婚恋进度就会停滞不前。

当生存与生活成为一道选择题时,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

另外,女性婚姻观的改变,无形中增强了她们的结婚意愿。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婚姻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延续下去的唯一途径。随着女性知识技能的普遍提高,她们在社会环境中的自由度越来越高,必然会产生更高的自我追求。

现代女性,尤其是职业女性,对个人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更多,对结婚对象的综合考虑标准也在提高。他们不再把结婚和生育视为纯粹的因果关系,所以结婚和生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许多职业女性和知识女性颠覆了传统的婚姻观念,对婚姻的可持续性和持久性、生活质量的保证,甚至对配偶个人品味的契合度都有极高的要求,这将导致她们找到合适结婚对象的概率降低。与此同时,男性对婚姻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婚姻忠诚度正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诱惑的考验。

近年来,在怀孕期间,女方丈夫出轨的概率逐年增加。再加上频繁出现的社会名人和明星在婚姻中的负面示范作用,人们对婚姻的存续和健康产生了更多的疑虑。从社会价值体系来看,

,婚姻观变化的背后,是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财富积累的爆炸式增长和拜金主义的蔓延,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从而间接改变了人们的婚恋观。当实用主义成为主流,婚姻这种建立在奉献和包容基础上的社会关系的稳定性必然会降低。导致很多女性对婚姻有一种天然的恐惧和不信任,再次降低了适龄人口中成功婚恋的比例。

此外,妇女独立生育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尊重。

生育是赋予女性的自然权利,与婚姻状况和法律约束没有必然联系。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在中国漫长的社会进程中并没有被接受。在古代,女性被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所束缚。即使在现代社会,女性在婚育问题上仍然被设置了许多道德和法律障碍,导致女性在生育问题上长期处于不利地位。

“必须先结婚才能生孩子”——这本身就是对女性生育权的缩小。这种观念借助于社会道德体系和制度体系,逐渐形成了对非婚生子女的人格歧视、户籍歧视和社保歧视。

最典型的现象之一就是拐卖妇女案件,屡打不绝却难以取缔。这些案例表面上是在压榨女性的生育权,把女性当成纯粹的生育工具,而深层逻辑是社会对女性生育权缺乏应有的公平对待。

一个不可回避、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在男性主导的社会里,对女性生育权的干预和约束太多了。在这个问题上,从法治层面到道德观念层面,女性要真正获得尊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地区经济不平衡导致的 "剩男剩女 "现象是一个值得专门研究的社会现象。在城市,剩女比过剩男多,在农村,剩男比过剩女多。

“剩女”这个词听起来不是特别好听,但却形象地说明了当前社会人群的婚恋现状。

在中国的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在农业的男性劳动力中,很多人在个人素质、知识水平、经济能力等方面都无法满足当代农村女性对婚恋的要求,成为婚姻中的困难家庭。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农村彩礼水涨船高,从十几万元到三十多万元不等。包括彩礼在内的结婚成本之高,让一些农村家庭“望婚兴叹”。

在城市,女性意识的觉醒,知识技能的提高,使得这个群体对结婚对象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房、车、票”的现实需求,找到一个满意的结婚对象成了一件难事。

另一个现实是,在我国东部贫困农村地区,通过买卖(拐卖)妇女结婚的情况明显高于西部贫困农村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也催生了畸形婚姻。

除了人口流动性大,婚育观念的改变,生育权的限制,地区经济的不平衡等因素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年轻怕结婚怕生育的重要因素:赡养老人的压力。

赡养老人是自然的,但同时对于孩子少老人多的家庭来说,压力是巨大的。养老和婚育自然是相辅相成的,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角度。

中国四二一家庭结构逐渐成为社会主流的时候,现实是六个成年人(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共同抚养一个未成年人。

可想而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这种情况会发展到极致,演变成一个中青年家庭供养12个老人,其中4个较年轻,8个中老年人。

"1-2-4-8 "的家庭养老结构不是一个笑话,它非常现实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的家庭模式中。

如果中国的养老产业得不到有针对性的扶持和推动,养老福利体系没有完全布局,未婚或已婚未育的年轻人将会有更严重的恐惧症和巨大的生活负担。

解决焦虑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恐惧婚姻中的恐惧教育现象是由多重社会原因造成的,要想解决,必须多管齐下。

生完孩子后,家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子曰中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产业趋势,可以提供普通人无法满足的服务,但目前这一领域在国内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普及。

的数据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近5000万,但针对这一年轻群体的托儿所却很少,入托率约为4.1%。与发达国家35%的平均入托率相比,我国迫切需要提升托儿所的整体数量。

中国在增加托儿服务数量的同时,也应该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政策干预和社会支持,尽量降低中国家庭的托儿成本。

只有大幅降低育儿成本,才能更有效地打消婚育年龄人群的焦虑。

国家对如何刺激生育率回升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包括生育补贴、住房补贴、双减政策等。但考虑到长期低生育率,抚养和赡养家庭的补贴有待提高。

比如对二胎家庭、多子女家庭、一个孩子支撑的家庭在房贷、车贷等方面的补贴,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福利制度的整体支持。

在产假实施中,政府应对企事业单位女性生育造成的人力成本损失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补贴,可以有效减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未婚无子女女性时的潜在歧视,打消职业女性因生育而产生的职业规划焦虑。此外,妇女的生育权需要得到法律的支持。

原卫生部在2003年修订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中规定:“禁止对不符合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夫妻和单身女性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和女性价值观念的觉醒,育龄妇女中出现了各种与传统生育价值观相冲突的要求。

比如,一些愿意生三胞胎、四胞胎的家庭,在女性年龄较大时,不得不面临高龄产妇的风险;无结婚愿望但有生育需求的育龄妇女;处于职业发展黄金期的职业女性,想要自主选择怀孕和分娩的时间;因对身材管理有特殊需求,想生孩子但又不想自己生的育龄女性;有育龄妇女利用科技手段辅助优生优育的考虑。

现行的辅助生殖技术规范对未婚女性在手术中使用精子库和冷冻卵子造成了障碍,严重限制了女性的生育权。

规范的实施背景是计划生育政策框架,今天的中国在生育政策上已经非常开放。因此,该规范已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环境,应立即对原有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应该在政策层面、法律层面、医疗技术层面对这些女性群体有更明确的态度和措施。比如对于职业女性,能否考虑在合适的法律框架内推动代孕制度的实施?同时,对于部分没有结婚欲望的育龄妇女,能否在精子库平台建设、冷冻卵子技术推广等方面多做尝试?让女性拥有更多独立、自由、自主的生育权。如果解决了这些育龄妇女的诉求和法律约束,或许有助于提高生育率。

赡养老人是已婚育龄人群焦虑的重要来源。只有通过整个社会制度的调整,才能更好地减轻已婚育龄家庭的赡养负担,才能打消他们的生育焦虑。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迫切需要全面推进老龄化适应改革,使养老服务体系成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银发友好型社会。

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显然无法满足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需求,而在银发产业层面,也需要对老年人口进行更有效的供给。未来几十年,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有效劳动力的减少,家庭养老将导致大量家政服务和老年保姆的就业缺口。针对这些家庭养老中的就业问题,也需要马上开始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生育政策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衡战略。女性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劳动力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她们仍然需要承担生育孩子的家庭责任。所以在政策和经济安全方面,我们有理由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保护女性合法权益,倡导男女平等、权利平等,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作者是区域经济学博士后,国家科技传播中心首席顾问,优客工场创始人)

声明:九心理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caozl@nbrj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