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人生除了生死,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所以,从古至今,无论是智贤还是庸愚,大家其实都想识破生死。
但是,真正能识破的,还有几个!
于是,长期以来,我们中国人形成了这种默契。
只谈生,不谈死。
毕竟,新生命的到来,总是令人高兴的,而旧生命的离去,永远都有无限的悲伤。
所以,敢于面对这个悲伤的人,为什么是普通人呢?
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豁达吧。
但是,在这种勇气和豁达的背后,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样的呢?
临路歌(唐朝)李白
大鹏飞振八系,中天难攻不下。
余风激荡万世,游扶桑悬石衢。
子孙必须传达这个,仲尼死了谁流鼻涕?
据说李白临终时写了最后一首古风的诗。
又名“临终歌”。当时的李白,才62岁,就已经病了,住在他的一家叔叔,县令李阳冰的家里。
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回想起自己这一生。
我觉得就像大鹏鸟。 本来是“抡起九万里”的高空,谁知道,半路就弯下腰去了,再也不能实现人生理想了。
现在,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就像大鹏鸟从上空坠落一样。
很遗憾,自己没有麒麟那样好的生命,孔子在为他哭泣。 现在孔子早就死了,谁还为自己哭哭呢!
这就是李白临终时,心中的真实写照。
看来洒脱如李白,豁达如李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内心里也不是了无遗憾。
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自题金山画像(宋)苏轼
心已如灰树,身似无缚之舟。
汝一生功业,问黄州徽州亿州。
据《金山志》记载,公元1101年农历三月,苏轼路过真州(今江苏仪征),在金山寺看到李公麟留下的自己的画像,即兴写下了这首六言诗。
当时的苏轼已经66岁了。
4年前,因为反对新政,被人在背后使坏,以儆效尤。
也就是现在的海南省儋州市。
在当时,被降级到这样的地方,是比满门被砍的罪还轻一等的处罚。 好在宋徽宗即位后,很快赦免了天下,恢复了苏轼的官职。
这首诗,就是苏轼北归,路过真州时写的。
面对如此浩荡的皇恩,却在苏轼的心中,已经心死了。 想起自己的人生,就像一只无处牵着的小船,一次次地来来往往,一次次地避难。
如果在自己的一生中,建立了什么样的功绩,建立了什么样的职业?
算起来,并不是朝中做礼部尚书、祠堂、员外郎的时候,反而是这些被诬告、排挤、贬低的时间段。
不说人生的事,有时会这么不可思议。
写完这首诗两个月后,北归途中的苏轼,在常州病逝。
临终诗(明)唐伯虎
阳间有散场,可以死后回地府吗?
阳地府都很相似,只是飘在异乡。
明嘉靖二年,农历十二月初二,在后世的印象中,典型的“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与侠义的化身”一代才子唐伯虎离开了人世。
这一年,他54岁。纵观唐伯虎的一生,他是走在路上认字而来的。 24、5岁的时候,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和妹妹相继去世。 后来,在亲友的劝导下,终于沉下心来看书,准备参加科考。
没想到31岁进京参加会试,又被陷害,卷入科学界的不正之风。
结果如此大才,只分配了个“浙藩小吏”。
一向傲慢的唐伯虎,为什么受不了这份愤怒! 于是勃然大怒,回家后没有就业。 回家后,二老婆不仅不了解他,还嫌他没拿到一官半职,越来越看不起他。
就此,夫妻失和。说起来,唐伯虎毕竟是个男人,干脆把妻子离婚了。 但从那以后,他只能沉迷山水,靠卖书画生活。 晚年更加落魄,只有靠朋友的帮助才能活下去。
活着已经如此不堪,死亡又有什么可怕?
还不一样是在异乡漂泊!
所以,我们总是想着自己的人生,变得遗憾了。 事实上,无论多么豁达、多么洒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真的有多少人能做到淋漓尽致?
因为人心里,有心事,有悔恨,有前所未有的愿望……
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退一万步说,就算心中真的能没有一丝担心和遗憾,那一生,也将会太悲惨了。
本文为《索彦读诗书》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