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得了什么大病,看到可爱的东西就想rua。 我家的狗头快要掉在我身上了。 ”
“我更严重。 女儿,看着她的小脸,我想咬。 ”
“我真的很喜欢可爱的表妹。 每次见面都想捏她的包子脸。 ”
看到可爱的东西就不由得对rua下手,这似乎是我们的通病:
以前,唐嫣在电影院偶然遇到萌娃,嘴里感叹可爱。 看到这张可爱的脸不由得伸出手来,对着萌娃的脸又摸又捏。
赵丽颖在剧组到处捏孩子的耳垂。 据说剧组遇到的孩子,无论大小,赵老师都不会放开捏耳垂的手。
陈冠希直播的时候,突然被女儿萌了起来,受到可爱的暴力,然后直接用手捏着脸,Alaia的脸被突然的父爱压得变形了。
一、我们为什么会想“rua孩子”?
孩子会想到什么形容词?
可爱、吵闹、天真、单纯……
我想很多人都会把孩子和可爱联系在一起,粘糊糊的孩子身上有一股奶香味,脸蛋儿捏起来触感很好,说话的声音也软绵绵的。
具有这些特征的孩子为什么不可爱呢!
相反,说到可爱,你会想到什么? 毛茸茸的小狗,睁着大眼睛的小猫,孩子柔软的脸……
你想到的这些可爱的东西往往都有与孩子相关的特征。 这是比较心理学家康拉德洛伦兹研究的。
洛伦兹认为,只要宝宝的特征包括大眼睛、宽额头、短鼻子、小嘴巴、圆圆的身体,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很可爱。
不仅如此,我觉得孩子的心理特征也很可爱,比如贪玩、脆弱、好奇心、天真、爱撒娇等。
但是,面对这么可爱的孩子,很多人都有想狠狠教训他、想吃他的冲动。
有网友说:“我是不是有什么大病? 他甚至怀疑:“单身太久了,会不会是精神病患者?”
很多网友质疑:“看到可爱的孩子喜欢得要死,却还想被rua骂,普通人会这样吗?”
其实,这种矛盾的心理早就引起了耶鲁大学心理学研究生Rebecca Dyer和Aragn的兴趣。 他们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把这种可爱的东西带来的破坏冲动称为“萌系侵略性”。
在2013年人格社会心理学会年会上,他们就这个主题的研究展示了这两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他们邀请了109名受试者,分别展示了可爱动物、有趣动物和中性动物三种动物的照片,让受试者报告自己的感受。
结果显示,当看到可爱动物的照片时,受试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想要紧紧地拥抱。
实验二:为了深化实验,他们还为受试者提供了气泡纸,让受试者在看照片的时候随意挤气泡。
(气泡纸)结果显示,可爱动物图片平均有120多个气泡破碎,有趣动物平均有80个,中性动物平均有100个。
由此可见,可爱确实能唤起侵略性,见到可爱的孩子就想让rua爆发的咬牙切齿的爱也是正常的反应。
知道萌系侵略性是普通的反应,大家不是都偷偷松了一口气吗?
心一放松,好奇心又涌上了头。
萌侵略性这种奇怪的心理有什么用? 那个有必要存在吗?
二、“萌系侵略性”是大脑的保护机制。
继Rebecca Dyer和Aragn对萌系侵略性的研究之后,加州河滨分校的心理学家Katherine Stavropoulos对萌系侵略性大脑机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心理学家对现象感兴趣吗? 做个实验吧。
于是他们招募了54名成年受试者,展示了可爱的动画和普通人物的照片,记录了大脑的活动。
结果显示,观看可爱卡通图片时,被试大脑中与情感相关的区域活动强烈,图片越可爱,脑区越活跃,同时侵略冲动也越强烈。
也就是说,可爱、可爱、可爱、可爱的孩子兴奋得忍不住亲吻、拥抱的话,大脑中与感情相关的区域就会剧烈地活动。
这时,你压住了被可爱击中的心脏,在心里疯狂地喊道。 太可爱了,控制不了自己。
你的大脑在你不知不觉中判断你此时太兴奋了,为可爱而疯狂。 为了恢复你的正气,决定让这种强烈的感情持续不了多久,不让大脑超载,用相反的感情来压抑。
众所周知,可爱的孩子会唤起我们的保护欲,这也被很多相关研究所证实。 与保护欲相反,它明显具有侵略性,所以大脑选择在看到可爱的孩子过于兴奋时产生侵略冲动。
这种矛盾的心理现象不仅存在于此,其实在我们各种粗暴的感情中也存在着。
比如,太开心的时候,经常会流泪; 非常悲伤的时候,又疯狂地哈哈大笑; 表现这种现象的成语有悲喜交加、喜极而泣、悲极而泣等。
聪明的心理学家对此也早有研究,把这种现象定义为“情绪的二态表达”,认为这是大脑的一种保护机制,能够帮助我们平衡激烈的情绪。
三、“萌系侵略性”激发照顾行为。
在此期间,奥运选手孙颖莎在东京奥运会上的出色发挥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真正让我们中毒的,是其下场后的软萌对比,场上叫大魔王,场下秒变小成为萌妹。
比赛结束后,孙颖莎的脸将成为国乒5A级打卡景区,比赛结束的国乒选手必须捏住莎莎的脸。
合伙人王楚钦地理位置优越,每次采访都会上演捏脸杀人; 央视记者在采访中也忍不住捏了一下莎莎的脸; 班茜也发了微博说想捏脸。
国乒选手陈梦说:“孙颖莎年轻,看着可爱,大家都喜欢捏她的脸。”
孙颖莎奶奶蹦蹦跳跳的孩子让大家觉得很可爱,想捏的同时也激起了大家的照顾欲:
有“四大满贯之父”之称的李隼国乒乓球女队教练给她生下火炉后,马龙也和她一起练习,姐姐也成了可爱妹妹的骄傲团。
为什么面对可爱的老师和妹妹大家不仅捏着脸变成了狂魔,还不约而同地激发了照顾技能呢?
200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在看完可爱孩子的照片后会表现的更加细致、柔和、小心。
心理学家KatherineStavropoulos认为看到可爱孩子就想捏捏或者咬一口的冲动能够提醒我们孩子是非常脆弱的。
让我们意识到“我能轻而易举捏碎他”所以为了避免伤害到孩子我们应该再小心点。
这是萌系侵略性更深层的进化意义,通过激活成人的照顾行为来提高孩子的存活率。
之后,Katherine Stavropoulous于2018年进行了关于萌系侵略性特定脑区活动的研究。
他利用脑电图技术(EEG )跟踪和记录人们看可爱东西的脑电图活动。 结果表明,狂暴情绪、萌系侵略性与关怀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联系。
既然萌系侵略的性能刺激了照顾欲,像我这样从未捏过孩子脸的欲望,不就说明我不喜欢照顾孩子吗?
说Katherine Stavropoulous不想捏孩子的脸也不能说讨厌孩子。 萌没有侵略性的人只是因为可爱才没有强烈的感情,但想照顾孩子的欲望也和大家一样。
黑格尔说存在是合理的。
萌侵略性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它的存在也有一定的意义,在心理学上不仅是我们的情绪保护机制,还有提高儿童存活率的进化意义。
当我们为自己的某种心理烦恼时,我们可以切换思维,看看心理学家是如何解读这些心理的。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而且可以对不同的心理现象更加宽容。
参考资料:
[1] Stavropoulos, K. , & Alba, L. A. . (2018). "it's so cute i could crush it!": understanding neural mechanisms of cute aggression.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2] Aragon, O. R. , Clark, M. S. , Dyer, R. L. , & Bargh, J. A. . (2015). Dimorphous expressions of positive emotion: displays of both care and aggression in response to cute stimuli. Psychological Science,(3),.[3] Kringelbach, M. L. , Stark, E. A. , Alexander, C. , Bornstein, M. H. , & Stein, A. . (2016). On cuteness: unlocking the parental brain and beyond.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558.[4]None. (2014). Why do we want to bite cute things, like adorable newborn babies?. Scientific American Mind,(6),-74.[5]张明明, 刘田田, 任杰, 余益兵, 何华敏, & 贺伟婕等. (2017). 喜极而泣——积极情绪的二态表达. 心理科学,(3),.
作者:Mo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