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的浪漫旅行第6季1208集,巴黎圣母院是西方文明的一座大观园

2023-03-24 00:26:49 婚恋情感 茜茜

如果你去过巴黎圣母院,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精神家园

妻子的浪漫旅行第6季1208集

作者:乔巴(富本主编作者) ) )。

宗教,已经远远不够定义巴黎圣母院

她更像人类精神的一座大观园

每个人来巴黎都有不同的理由

如果你是富人

你可能会迷上各种各样的奢侈首饰

如果你有时尚细胞

时装周的最新潮流会让你兴奋

如果你是浪漫主义者

你可能期待着塞纳河畔的美丽邂逅

可是对于一些人而言来到巴黎只有一个理由

CathdraleNotreDamedeParis

巴黎圣母院

从塞纳河眺望巴黎圣母院全景

那是诗人笔下的天堂

大教堂的塔尖——最初建于13世纪到18世纪之间,在19世纪重建。 2019年4月15日被大火烧毁。

尖塔底部的圣人托马斯雕像

160年,巴黎主教昴德苏利(Maurice de Sully )在塞纳河畔行走时,萌发了重建哥特式教堂的想法。

虽然当时的巴黎主教富于敌国,但要建设心中伟大的教堂,仍是一股力量。

于是,苏利游说当时的巴黎富豪,共同出资建造了堪比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的伟大建筑,并以耶稣之母——圣母玛丽亚的名字命名。

为了开拓足够的土地,苏利还把原本孤立在西岱岛以东的小岛和本岛连接起来,产生了可以用填土方式建造教堂的用地。

三年后,万事俱备。 全欧洲能干的工匠被征召到巴黎,在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指挥下开始建设。

由Eugene Viollet-le-Duc绘制的中殿(13世纪)双拱和扶壁横断面

当时的苏利没有意识到这座教堂成了巴黎城市历史上最复杂的项目。

他原计划30年完成,但实际上花了180年,跨越了4个世代。

从开工的第一天起,这座建筑就注定成为传说。

从建设日程上可以感受到这座建筑物的震撼力。

182年,诗堂建成。

然后在1208年建造了中殿。 这时,苏利已经去世了。

西立面中央入口,著名的浮雕群“最后的审判”

1225年至1250年间,人们相继修建了圣母院西侧的立面和后面的尖顶。

从1250年到1267年,第二代领导人尚德谢和皮耶德蒙泰亚负责扩建教堂十字交叉耳堂北侧的立面。

从1296年到-1330年,第三代建设者皮耶德谢(Pierre de Chelles )和尚哈维)建成了半圆形的后殿。

整个巴黎圣母院几乎没有墙壁,靠着“飞扶壁”和“肋拱”的重量,建造出了极具空间感的结构。

1345年,在第四代建筑师维尤勒勒杜克的指挥下,大教堂建成。

巴黎圣母院聚集了那个时代的所有精华。 无数石匠、木匠、铁匠、雕刻师和玻璃雕刻师走上前去,花了将近两个世纪。

主体教堂周围有非常多曲折的横杆,称为“飞扶壁”,长度长达15米

人们常说巴黎圣母院是西方文明的大观园。

知道了这一点,就明白了西方文明的母体。

走在巴黎圣母院,大门中间是玫瑰窗前的雕塑。 圣母抱着刚出生的耶稣宝宝,两边站着天使。

它来自西方文明的核心——基督教的《圣经》。

最左边和最右边的拱门前也有两个雕刻。 同样是《圣经》,描绘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 还有偷禁果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人类的原罪。

大天使长迈克尔把人类的“罪”和“道德”放在天平上。

左边是“道德”占优势,打算升入天堂。 右边“罪孽”很重,被小恶魔拖着进了地狱。

原罪、审判、救济是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中心主题。

巴黎圣母院以建筑的形式固定了“宗教与人的命运”,表达了西方人内心深处的集体意识。

因此,巴黎圣母院在他们心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巴黎圣母院大堂内景

哲学家牟宗三先生曾将西方文明视为“罪感文化”。

与华夏文明的“乐感文化”和日本的“耻感文化”不同,“罪感文化”认同人类自身的不完美,主张通过对自我的灵魂改造,重塑个人精神,回归更纯粹的生命状态。

塔楼顶端的小鬼

这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不一致,但并不妨碍我们报告以了解。

人生在世,总有一个时刻,我们会去追问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古希腊哲人海克力士说:“万物流变。”

不管是贫穷还是有钱,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 必须面对人类的终极问题——死亡。

死亡面前,财富的多寡、地位的高低,并不具有绝对的意义,像河流一样,变动而不居。

所以,西方人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提出了面对死亡的方法,也就是上帝的救赎。

当然我们可以不接受这种意识,但没有必要否定。 当你站在巴黎圣母院,看着这座历经800年历史积淀的建筑,感受到无比的庄严时,你一定会追问和赞赏生命永恒的价值。

4月15日,巴黎圣母院被大火烧毁时,不少网友表示惋惜。

但是,有网友提出了疑问。 法国的建筑物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而且,键盘手幸运的是,当法国点燃圆明园时,你以为会有今天吗?

确实,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和西方文明的结晶。 那段历史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

但民族文化同时也可以表达全人类的共同命题。 或者说,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同时也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

巴黎圣母院其实承担着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关怀。

我们惋惜那场焚烧,不仅是对美丽的建筑物的留恋,也是对它所承载的悲悯之情的肯定。

这是一种人类共同的情感,就如同罗素在《我为什么而活着》(What I Have Lived For)中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照亮了我们与生俱来,心中最真实的感情。

现在,让我们以雨果在《巴黎圣母院》的感人篇章结束吧:

当然,巴黎圣母院至今仍是雄伟壮丽的建筑。

然而,时过境迁,岁月和人力却对这座令人惊叹的丰碑造成了无情的损伤,使最初奠定这一基础的查理大帝和安放最后一块石头的菲利普奥古斯都全然不顾,必然令人感慨万千。

简介:乔巴,书籍丰富主编,每天与300万人一起提高生活认知,知乎、微博@了解书籍的丰富。 本文的第一个富士表(ID:kolfrc )以富士表2018重磅发布新书《好好生活》

声明:九心理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caozl@nbrj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