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8歳。 左側胸膜炎性胸痛。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1 胸片示左肺上叶边界欠清的局部阴影。图2~6胸部CT示左肺上叶和右肺下叶两个区域边界欠清的胸膜下肿块样实变。在肺窗上可见左上叶实变内数个小气囊。增强CT示右肺下叶实变内异质性增强及内部分叶状低衰减灶,和左肺上叶气泡。此外,左肺上叶实变合并有相邻胸膜反应。图7显示苯达唑治疗1个月后,既往实变及薄壁多囊病变缓解。
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数为650/uL,甾体合并吸虫IgE ()。
诊断:肺吸虫症
简评
肺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肺吸虫感染方式以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淡水蟹或喇蛄为主,亦可由生饮疫水引起,囊蚴进入终宿主,经消化液作用,幼虫脱囊而出,童虫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徘徊于各器官之间或邻近组织及腹壁。约经1~3 周,童虫穿过膈肌经胸腔入肺发育成熟,形成虫囊,有些童虫可终身穿行于组织间直到死亡。肺吸虫主要累及肺部,引起咳嗽、咳痰和咯血或痰液中带血等症状,也可累及皮下组织、胸膜、肝、中枢神经系统等引起相应症状。 肺吸虫的病原体主要是小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和器官内迁移、寄居引起的机械损伤,以及由其代谢产物等抗原物质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由于肺吸虫的侵犯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侵犯肺部表现咳嗽、胸水,侵犯腹部表现腹壁肿块、腹痛、腹水、肝脾肿大,侵犯关节导致关节肿胀等,除骨骼外几乎全身器官均可受累。肺吸虫病影像学改变,除附壁结节空洞及空洞内发现条状高密度虫体影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外,浸润性病灶和支气管周围炎样改变以及单发或伴发的胸膜炎与其他原因的炎性病变并无鉴别依据,由于累及的器官不同,影像学表现亦多种多样。参考[1]Henry TS et al. Chest CT Features of North American Paragonimiasis. AJR:-1083[2]Walker CM, Chung J. Muller. imaging of the chest.nd ed. Elsvier Part PP.-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