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发热药店值班,一位母亲抱着发热的孩子,医生给她开了乙酰氨基酚幼儿滴剂。 在给药说明时,向患儿家属说明了正确的给药方法,并嘱咐家属在体温超过38.5后再给孩子吃退烧药,为什么体温超过38.5后才能给孩子吃退烧药呢?
已知发热有助于免疫细胞的增强,但具体如何作用不得而知。 来自上海的科学家在老鼠身上发现,发热会改变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表面蛋白质,使其可以通过血管到达感染部位。 这项研究发表在1月15日的Immunity杂志上。
研究结果表明,机体温度达到高热(38.5以上)可促进淋巴细胞中热休克蛋白90(HSP90 )的表达。 细胞表面有一类细胞粘附分子,名为整合素,负责淋巴细胞在血管紧张素表面“停留”、“爬行”、渗出血管等过程。
在热刺激后,Hsp90会被招募到淋巴细胞细胞膜上,与α4整合素“结合”,这能大大加速免疫细胞的“运动”(黏附和迁移),使其可以快速赶往感染部位的淋巴结和组织。值得一提的是,Hsp90的表达,只能在体温达到38.5℃以上才能被诱导表达,说明发热对机体感染清除的促进作用要达到高热才能被启动。人体发热达到38.5持续6小时以上,hsp90完全被激活。 此时,即使使用退烧药降低体温,也不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 也就是说发热是人体的保护机制,可以大大提高免疫力,建议医生不要提前用药抑制体温升高,而是先升高体温再退热。
但38.5℃不是金标准,要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若出现精神很差、寒战、全身不适时,也可以服用退烧药来缓解不适症状。或者体温超过38.5℃,没有任何不适,也可以暂时不服用退烧药。#好医生为健康护航##守住健康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