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轴承坏了,
上次来没珠子,今天又特意跑一趟。”3月16日,北京的张爷爷为了修自行车
路上花了20多分钟:“家门口的修理店关门了,
有的搬走了,最近的展位在2公里外。
人很多而且还能排队。 ”
修鞋、安排钥匙、修理自行车……
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接地气的“小维修”摊位
越来越难找?图源:兰州日报“小修小补”事关大民生
为方便居民生活消费近日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尽快建设人民生活区行动三年
其中包括补充“一菜一修”
也就是说,菜场、日常备用钥匙、修鞋等
那么,“小修小补”该如何回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呢?
从业者应如何应对?上锁100元以上
最近,在北京带孙子的李阿姨经过多方打听,在几条街经过的一个小区里发现了一个带钥匙的摊子。 “好难找啊。 以前在街角有很多,但现在不知道去了哪里。 ”
李先生的疑问,引起了很多人的心声。 社交网络上不时出现“希望你问问哪里有带钥匙的人”“新买的裤子长了,在哪里剪裁”等帖子。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管理系副教授于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小修小补”摊子对老百姓生活便利、幸福感的影响非常直接,这种业态的存在不仅有利于打造宜居城市,也能让城市变得更加庸俗。
来自河南平顶山的王老师在北京北奥运外的一个小区开了一家维修店。 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店挂在网上后,他每天接到10多个电话,想问地点,修理钥匙和鞋子。
“前几天,有一个顺义的年轻人。 因为在住的附近找不到分发钥匙的地方,所以叫了一下闪,让他把钥匙发给我,分发后迅速地送了回去。 钥匙本来10元,这次光是来回的闪送就花了100多元。 ”王老师无奈地笑着说。
不仅找不到“小修小补”的摊子,而且很多人的维修费也越来越高,以前2、3元就能准备一把钥匙,现在动辄10多元。 采访王老师时,有个中年男子来找王老师要钥匙,知道价格8元,犹豫了一会儿就走了。
王老师告诉记者,钥匙原材料不值钱,一把简单的钥匙成本可能只要1元,但价格贵主要是因为房租贵。
以前一天能挣500元现在很难挣上300元为小张修自行车的高师师傅是南方人,年轻时来到北京,今年已经57岁的他在路边修车、锁门。 “我换过几个地方。 我在前门、地安门、什刹海附近做过。 有时因为影响市容而被迫搬家,有时租金太高,负担不起。 ”
对于“小修小补”摊子越来越少的现象,高师老师直言不讳。 “年轻人不愿意赚钱,每天都刮风晒黑,所以不想做。 上了年纪的人渐渐不能工作了,换了别的工作。 ”
53岁的钟表匠,2002年从重庆来到北京,在奥体东门附近开了一个锁匠修鞋摊子,2008年搬到现在的摊子——北京某大型商场门口的报亭旁,每月摊费000元。
“以前一天赚500元基本上很轻松,但现在很难赚300元。 除了周末生意好一点,平时每天只有120元的生意,平均1元78元。 ”钟师傅坦率地说,这也让他萌生了退意。
为了避免发放钥匙的单一经营模式,增加收入,头脑灵活的王先生早早就在店铺里组合了洗鞋、修鞋、开锁、换钥匙等业务。 “每月的房租是7000元。 光发钥匙是不行的。 不得不考虑其他的方法。 ”
近两年,网络平台的兴起给“小修小补”摊点提供新商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王师傅告诉记者,他店铺里的一部分业务来自承接外部服务。“一些网店负责揽业务,实体店负责提供服务,刨去中间差价虽然能赚一些钱,但实体摊点的盈利空间在无形中被进一步挤压了。”让“小修小补”服务回归百姓生活
在现有条件下,如何让“小修小补”服务回归老百姓生活? 于洋认为租金成本是最大的阻碍因素,另外,传统的城市管理思路,或者说手法手段存在过度的清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它的发展。
于洋表示,“小修小补”回归社区生活需要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形成更加灵活、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规范与引导业态发展。“例如,通过税收减免房租减免补贴等方式,减少从业者的经营成本,鼓励他们多开店,同时进行一些免费的行业培训,让行业与时俱进。”记者了解到,为了给“小修小补”留下更多的生存空间,一些地方还在探索建设便民小屋、设立规范的便民服务点、设立便民房等。 近日,杭州市某社区将核酸检测亭改造为维修店,提供配钥匙、补衣服、理发、打磨等服务。
中国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魏翔表示,包括“小修小补”业态在内的民间生活圈建设,应该有别于传统的街边自由市场。
“社区可以开辟专门的走廊场所作为生活的摊子,保证可持续性和便利性。 同时,上锁、维修等活动,应当向社区当地派出所和社区居委会备案,加强可追踪管理,保障安全性。 并可采取标准化、评估化方式,以奖代补,搞活业态。 ”。 魏翔说。
来源: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