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我是福建本地人君,一位致力于传播福建风土民情的草根作家,希望得到你们的爱和支持。
福建地区的村庄基本上是一村一姓或双姓,很少有一村多姓的现象。 即使村子与村子相邻,也有清晰的无形界线,也就是古代所谓家族的势力范围。
这一现象自古以来就在福建地区,是家族制度的直观体现,这也造就了福建人具有极强家族观念的特质。
那么,福建人的家庭制度是如何形成、如何发展的呢?
家族制度的起因汉唐以来,大批北方汉族移民福建,他们需要在当地土著人手里获得生存空间和地方控制权。 因此,在早期的闽西移民过程中,北方汉民与当地闽越土著人的利益争夺非常激烈,互相残杀是常有的事。 其中最有名的事件是唐高宗时期的“蛮獠啸乱”,陈政、陈远光父子进入闽平乱。
因此,早期北方汉民进入福建后的发展并不顺利,他们要征服当地福建省的土著人必须经过艰苦残酷的斗争。
随着北方汉族人的陆续入驻,生存空间和家族利益的争夺越来越白热化。 北方汉族人之间不同家族之间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由于当时社会秩序缺失,这种争夺可以说是“死也可以活”。
有一位专家曾深入乡村进行调查。 族谱上记载,漳州市龙溪县二十五都良村的黄氏家族,祖籍到良村时,这里住着庄姓、林姓。 黄氏迁入后,依靠家族势力,逐渐将庄、林等小姓推出良村。 林姓被挤出良村后,迁往尤溪仙都,与外地林姓宗亲联手赶走仙都小姓,占领仙都,发展成一个大家庭。 现在林姓是仙都的大姓。
此时,由于生存的需要和家庭的扩张,家庭制度已经慢慢形成。
家族制度的形态一个家庭抢占一个地盘后,必须巩固自己的家庭势力。 因此,他们在从事生产的同时,必须防御外来者的入侵。 因此,他们在定居地营造的村落形态,以船坞、堡垒、屯、寨最为常见。
福建福建闽北的建瓯有一个叫“谢屯”的村子。 原是谢氏家族的聚居地,后来祖氏家族入侵,谢氏家族势力小,不得不迁居外地。 这个“谢屯”至今仍被沿用。
福建大家族的形成在我国传统农业社会中,土地和山区是重要的生产资源。 自秦代以来,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土地制度,特别是隋唐时期的均田制度,但这一制度只是在中原地区广泛推行。
福建离古代的山高路很远,所以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 因此,对于土地、山岗等资源的争夺,靠的是自己家族的实力,而具有政治地位和家族实力的宦官家族,可以扩大自己家族的势力范围,形成“滚雪球”的循环。
福安的甘棠(三塘)堡,原是刘氏家族的聚居地,被林、郑、陈等几个宦官家族合谋占有,分成三部分(南塘、官塘、外塘),填海造田,宗族迁居。 这是典型的以家庭势力扩大家庭领土的例子。
写在最后福建先民经历了与土著人的控制权之争和各民族之间的资源之争,逐渐形成了以家庭利益为中心的制度。
到明朝中期,随着福建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家族开始致富,民间出现了许多建宗祠、建祖坟、设义庄族田等现象,各个家族的势力开始趋于稳定。 从这个时期开始,福建家族组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制度越来越完善,管理越来越严格,家族也越来越兴旺。 清初,福建人的抗倭斗争,也进一步巩固了各家族组织的凝聚力。
几百年过去了,这种家族制度,连同宗祠、族庙一直延续到现在。
虽然现在的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福建人的心中,这种家庭观念在心中被深深地耕耘着。 这可能是所谓的传承。 #福建#
图为来自网络,入侵删除
文献: 《福建移民史》
文/福建本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