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的思想感情,用成年人的眼光,从《饮酒·其五》中读出不一样的陶渊明

2023-03-28 11:29:20 婚恋情感 茜茜

陶渊明的这首诗好像在中学教科书里吧? 我想大家都忘了中学老师的说明。 作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是一生在诗、酒、田中中淫靡的隐士之宗。 陶渊明在诗词史上地位相当高,可以和屈原、李白一起谈心吧。

饮酒其五的思想感情

关于陶渊明和他这个耳熟能详的《饮酒其五》的解读也有很多,我们要在初中的课上讲几句老师讲不完的内容。

其实五柳老师的诗,真的不是中学生能理解的。 他的诗虽然单词简单,但含义极其深刻。 即使是天纵英才,在十五六岁的年龄怎么能读懂他字里行间的世事沧桑呢? 陶渊明云淡风轻,都来自“千帆过尽”,绝非只有聪明头脑的少年所能理解。

平仄起源于唐朝,陶渊明时期“四声韵”还未入诗,不必看平仄。 古体诗,读起来顺口,抑扬顿挫是一首好诗。

庐在乡里,车马不喧。

问你什么本领? 心偏远。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日暮佳,飞鸟相还。

这里面有真意,刚想识别就已经忘了词。

我们说陶渊明是隐士,可他并没有归隐山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可为什么我们都认为他是隐士呢?因为他的诗句中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隐士的形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里就明确点出自己是在心灵上归隐了。

心一旦被放生,天下都是深山。 住在哪里很重要? 无人来打扰,与世俗事务无关,即使住在紫禁城,也是隐士。 好像在啪啪啪去终战南山隐居的人们的脸呢。

这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塑造了心灵超脱隐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成功“大隐隐于市”的喜悦。 接下来的六句更是描绘了隐居后景色与自然和谐相处所达到的境界,表明作者对这种隐居生活是一种真爱,这种真爱来自诗人自身的高尚品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偶尔采菊煮茶,采菊时不小心看到南山。 不经意地看着,代替了内心的喜悦和轻松。

这种不经意,正是陶渊明的山水景物描写的特点。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不是有意欣赏,只是无意识地在看。 山上的风景,每天都很好,傍晚更精彩,然后鸟儿到处飞回家巢。

陶渊明的诗好就好在这里,他的诗不好学也就是在这里。王维算是学到了一些门道,加上对佛道禅境的理解,走出另外一条路子来。其实他们都是达到了“无我”的境界,他们的诗在对风景、生活的描写中带了一丝丝抽离的味道,就好像是赏画的人,在看着这人世画卷的云舒云卷,与我无关却表达了我心所想。

这对于带着强烈感情的“我在”的境界,有别的意义,很难做到。 因为给别人作品,本来就是反映作者的感情和志向,用文字感动读者。 每个人都可以“有我”,“没有我”更难成为宝贵的东西。

有我之人看风景,是有意的,带有欣赏的,或者带有寄托的目光。

这样的作品,还有另一个孟浩然,景色也没有寄托。 所以,孟浩然说他是热爱乡村生活的庄园主,而他的诗写景就在其中,带着喜悦。

陶渊明完全没有这些。 陶渊明的心与景带有一种疏离感。 景色真好啊。 你好。 我也偶尔看。 没见面也没关系。

他这首《不经意》贯穿了整首诗。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么美丽的景色,似乎有一点深刻的意义,所以想说,但我会再考虑一下。 懒得告诉你们,你们自己体会到了,这种疏离感,不经意的味道,它已经写在脸上了。

最后两句是很明显的魏晋诗风,也就是玄言诗的尾巴。在玄学风头正盛的时候,诗作也受到影响,所以在魏晋早期所有诗歌的最后一联基本上都是讲道理,这是玄言诗的特色,一直到谢朓,才慢慢去除这种特点,逐渐为唐诗意在言外做好了基础铺垫。所以,我们后来在唐诗中就看不到这种总结式的说理句子了。但是陶渊明和其他诗人还是不同,他不再说什么道理,什么也不说了,一切都在其中,就是不说了。这是一种诗歌走向的进步,虽然没有完全跳出“玄言诗”的窠臼,但是已经初露端倪,反而更加明白的是表达出他这种懒得讲理的意思。我看到的景色是不经意的,我领悟到的真意也是不经意的,我表达出来也是不经意的。

你能不能懂,关我菊花事?

其实陶渊明走的是《山水诗》、《玄言诗》的路子,但他写的东西大多是身边的事,眼前的事。 因为他住在田园,所以人们给他“田园诗”这个名词。

读他这首经典田园诗,要放下俗事,放下感动,静静地去看身边的景色,在不经意间,我们了解了他。

请记住苏轼临终的遗嘱。“着力即差”

这种不情愿,绝不是孩子能体会到的。


声明:九心理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caozl@nbrj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