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乡情更怯,逢年怯更浓。小的时候啊盼着过年,长大后呢却盼着这年啊快点儿过去。每一个新年过去时,都意味着时间流走了,年龄增长了,父母老去了,朋友疏远了……
小时候很期待新年呢。 穿新衣服,存糖块,看烟花,吃瘦肉……
是的,因为出生于物质匮乏的时代,所以现在极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当时是我的期待。
但是我的新衣服几乎都是妈妈扯布自己做的,又大又丑。
虽然我从小就不喜欢糖。
但是,除夕可以一边看烟花一边吃瘦肉。 还有,当晚的瘦肉管够了。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新年几乎不再抱有期待,反而产生了一点恐惧。
你害怕什么? 害怕被问到期末考试的成绩、在班里的名次、是否拿到奖状……
这对于成绩平凡的我来说,有点不宽裕。
后来工作了,还是怕。做什么工作,工资多少,有没有谈男朋友……
渐渐地,新年实际上成了负担。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花还是那棵树上的花,只是人变了。 所以,啊,有人抱怨年味淡了,人情远了,祝福少了。
但是,关于新年,其本质没有改变。 无非是“福、禄、寿、喜”的朴素愿望。 北宋时期文人王安石的诗句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正月初一,喝一杯屠苏酒,驱邪避疫,以求长寿。
特别是在新冠流行的这三年里,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平安、健康、长寿,越来越宝贵。
以前,每当年关将至,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因为家里有想回家的父母、一个人支撑着的贤妻、还有无知可爱的孩子……
然而,在那万家灯火的团聚中,总有几盏孤独难眠的明灯。
盛唐时代的除夕,诗人戴叔伦一个人住在石站的酒店。 虽然自己的半生过去了,但想着什么也做不了,摇着笔看看这 《除夜宿石头驿》 :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成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简单的语言。 所以,明明在努力加油,结果却两手空空的人不在少数。
为了尽快摆脱这双手空闲的手,我们只能更加努力,更加拼命,更加忍耐。
如果失败了呢? 那我们再来吧。 对于大人来说,崩溃的同时,自我治愈也许是人生的常态。
我们总觉得受不了失败,其实,我们只是受不了失败带来的嘲笑和讽刺。
宋诗人陈师道有诗云: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像这样,有时会忙着活半生。 这个梦想与现实相距甚远。
我们能做的是,活在当下,善待自己,心别乱。
除夕之夜,送给心中还期待的人。 又回家过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