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底,京剧大师马连良正式收了两个徒弟。 一个是中国戏剧学校毕业的冯志孝,一个是北京戏剧学校毕业的张学津,后来,这两人成了解放后最优秀、最有名的马派传人。
冯志孝和张学津拜马连良为师,但两人后来
(冯志孝之《甘露寺》 ) )。
的经历不同,冯比张红早,张对传承马派可以说有很大的影响。
冯志孝1938年梨园世家,祖籍北京。 爷爷冯蕙林、姑姑冯金芙、姑姑姜妙香都是有名的京剧演员。
冯志孝于1951年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实验学校(中国戏曲学校前身),先后接受京剧前辈萧长华、雷喜福、贯大元、鲍占先等名师,任老生。 1959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四团。 1961年拜马连良老师为师。
冯志孝表演高雅,行腔圆润,吐字清晰。 有专家表示,冯志孝的演唱与马连良早年的亮点嗓音相近,与马大龄歌曲大相径庭。 另外,冯志孝自身独特的声音也很明显,徒弟学师,就是学其精髓,无需圣行颜随。 最近在电视节目上何云伟学了冯志孝的《淮河营》,真的很棒。 调侃现场的刘桂娟说:“冯老师可以告别舞台了。” 可见何云伟抓住了冯志孝独特的声音特征。 如果让他学张学津的话,这个剧场可能就没有效果了。 张的歌是余兼马,个人特征不明显,很难学。
1960年,中国京剧院四个组团上演新编剧《杨门女将》,一炮而红,同年银幕上映震惊全国。 冯志孝在这部戏中塑造了年迈忠臣寇准的形象。 特别是金殿的《从前金殿进爵……》【西皮流水】这一段,怒斥了临危退缩的官吏的丑态,非常马风,引起了戏迷的极大兴趣。 《杨门女将》彩色艺术片在全国上映,杨秋玲(穆桂英)、王晶华(佘太君)、冯志孝(寇准)、孙岳(宋王)等青年演员家喻户晓。 冯志孝那清新的马派风格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1年对冯志孝非常重要,两件大事接踵而至,对他未来的艺术道路具有特殊意义。 一是他从四个团调入一个团,加强老生常谈;二是正式拜马连良为师,继承马派艺术。
冯志孝转入中京院。 当时,李少春因为身体原因演出机会减少,但他是团里唯一的顶级品牌老生。 为此冯志孝转入集团,领导有意让他成为老生常谈的主心骨。 冯志孝可以学马派,在群里拓展马派剧目。 此外,依靠武生的钱浩梁也从中国戏校实验京剧团转入一个团,意在继承李少春文武老师的剧目。
冯志孝正式拜见马连良后,真的演了一出马派戏。 第一场戏是《淮河营》,这是一场说白的戏,但冯志孝不生动,马连良经常晚上教他说白的诀窍。 演出前,马连良专门扮演一个叫冯志孝的现场观摩。 1961年9月16日,报纸刊登广告,冯志孝、袁世海主演广和剧场《淮河营》,立即引起舆论。 不敢想象全国有名的架子花脸和年轻的老生一起唱《淮河营》。 袁世海对刘长的表演和戏言进行了新的处理,增加了“二六”一节,表达了刘长的悔悟之心。 孙盛武、苏维明等资深艺术家也在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亚于马连良的班底。 马连良当天亲自去广和给冯志孝让了场,马为冯志孝献上了他自己的这套戏具、服装,真是锦上添花。 这场演出圆满成功,冯志孝的名声也震惊了整个戏剧界。
接着,冯志孝与李少春、袁世海并列《群英会借东风烧战船》,袁世海与《群借华》 《青梅煮酒论英雄》 《甘露寺美人计回荆州》,杜近芳与《梁红玉》。 冯志孝在群里受到重用,与李袁杜等顶级艺术家共同演出。 这样的机会是他的同龄人所没有的。
(袁世海、马连良、冯志孝照片) )。
文革期间,冯志孝的艺术创作从未停止。 他在《红灯记》中扮演b的李玉和。 他与杜近芳主演《红色娘子军》,饰演主人公洪常青。 《红色娘子军》之后也出现在了屏幕上。
与冯志孝相比,张学津从毕业到文革前的阶段,学习马匹的过程也有所发展。 在北京戏剧学校的实验京剧团里,他扮演过马连良父母给的《赵氏孤儿》,也演过其他几个参选派的名剧,但并不像冯志孝的《淮河营》那样轰轰烈烈,相反,他在《箭杆河边》上自己创作的“劝二癞子”那一段带有馀风的文革
直到1983年4月,张学津离开上海调往北京,开始了真正弘扬马派艺术的舞台生活。 此时,冯志孝在中国京剧院也如鱼得水,投入到恢复传统戏剧热潮中。 他和李世济结成新组合,多次演出《四进士》010010010010010《苏武牧羊》3010010010《淮河营》《群借华》等马派戏。
(张学津之《审潘洪》 ) )。
与冯志孝不同,张学津是“墙里开花墙外红”的。 他转入了北京京剧院,但怎么也没能在合适的位置演出。 他的存在是各种纪念演出、在人民大会堂的庆祝演出、国际交流的演出。 演出的机会不少,通过电视与观众见面的机会更多,张学津的马派传人地位此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随后,北京京剧院专门为他组建了两个团队,召集了杨淑蕊、陈志清、罗长德等名家,张学津由此组成了自己的团队。
80年代后期,观众们发现张学津的声音“走样”,一些马派经典歌曲有些力不从心。 此后,张学津从商业演出转向信徒,偶尔做示范演出。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朱强、高彤、穆宇、宋昊宇、杜鹏等马派再传子弟在张学津的带领和推送下,纷纷进入了粉丝的视线。 应该说马派艺术在张学津的推动下得到了巨大的发扬。 在这一点上,冯志孝不太比得上别人。 他自己一直活跃在舞台上,但没听说过收徒弟的消息。 所以冯志孝出人头地很快,但缺乏老年接班人。 张学津中年后事业辉煌,如今已去世多年,桃李满天下。
张学津还有一个功绩。 那是“声音配像”项目。 他把马连良的大部分录音,以及李盛藻等名家的录音都刻上了像。 这种影响确实不小。 冯志孝只给了马连良、杨宝森、张君秋版的《四进士》,马连良、袁世海主演的《甘露寺美人计回荆州》等都没演过类似的戏,影响力自然也比不上张学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