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北京就有这样的博物馆,法院博物馆全面真实地体现了我国传统司法文化和新中国的法治进程。 2016年面对社会开放以来,这里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 馆内最吸引人的是1981年审判特殊时期敌对势力的特别法庭的印章、匾额和判决书,这次特别法庭也被称为“世纪审判”,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
担任特别法庭庭长的是当时最高法院院长江华,特别法庭就此案开庭53次,在处理这起举世瞩目的案件时,江华多次向审判员强调,身为审判员,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去判案,只能将法律作为唯一的准则和依据。最后特别法庭的判决书比起诉书罪行少,并就此判决书显示法庭将政治错误和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彻底分离,真正做到了,但这位备受赞誉的江华院长,并不是学法律的出身。 这是怎么回事呢? 毛主席是如何选他为最高法院长的呢?
江华是瑶族人,1907年出生于湖南,家境贫寒,所幸读私塾、高中,考入湖南第三师范学校后,他开始接触进步思想,投身革命运动。 1928年江华加入红军,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从事政治工作。 此后,江华跟随部队来到闽西,多次参加反“围剿”战斗。 后来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抗战爆发后,江华参与建立山东敌后根据地,1942年被任命为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他随山东大军来到东北,负责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和一些支援保障工作。 辽期间,他在协调提供物资支援的同时,组织新兵入伍工作,为解放东北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他随四野南下浙江,根据组织安排留在这里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党委书记,为浙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江华主政浙江期间是建国初期,虽然各方面条件比较困难,但他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工作成绩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认可。
在特殊时期,江华受到冲击,1975年在周总理的支持下恢复工作。 毛主席提议让他当最高法院院长,李先念同志把这个消息告诉江华时,他一时脑子不转,以为自己做了多年地方工作,但在司法方面只是外行,没有专门学过法律,怎么开展工作? 李先念叫他不要太担心。 主席的意思是只要他能掌握好政策就好,他前面的几位院长,也不是专业的法律专家,但却是革命信念能牢牢掌握原则和政策的老同志。 听到李先念这么说,江华明白主席的意思,也不再推辞,来到最高法工作。 这就是八年。
江华接手最高法可以说是岌岌可危。 当时受特殊时期的影响,司法工作非常混乱。 他上任后特殊时期的做法是错误的,法院必须加强,不能削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江华的主持下,法院开始审查和纠正过去的一些冤假错案,在全体法律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将到1981年底,复查的刑事案件达到了120余万件,纠正的案件就占了四分之一,涉及的当事人更是有32.6万人之多。
江华和妻子有三个孩子,其中次子娶了开国上将叶飞的女儿,夫妇二人希望继承父辈的革命信念,将红色理想世代相传。
由于身体的关系,从1983年开始江华逐渐淡出,但他始终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上,1999年江华病逝杭州,享年93岁,如他所愿,遗骨的一部分安放在井冈山,另一部分安放在家乡母亲的墓旁。
江华一生都献给了党和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他恪守原则,信仰坚定,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为我国司法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国法律工作者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