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二虎
一、崖山勒石起风波公元1279年,元朝将军张弘范在崖山作战,使南宋政权完全灭亡。 兴高采烈的张弘范是崖山之阳、勒石纪功,在大石上留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这引起了遗民和后世的谩骂,骂他是卖国贼,骂他无耻
转眼到明朝,明代广东提学赵瑶来到崖山,一夜在石头上刻字,愤然写诗。
抢中华和外夷,乾坤回头难过。
李功奇石张弘范,不是胡儿,而是汉儿。
到了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御史徐瑁更是对这座摩崖题字深恶痛绝。 要去掉题字,打磨石面,准备写“宋丞相陆秀夫死在这里”九字。 另一位大臣陈白沙认为,崖山之战造成南宋亡国十余万军民死伤,不应表陆秀夫一人之事,“一时之间,争论不休,无果而终,不了之,不刻也。
还有传言说,这陈白沙挂在崖门时,望着张弘范的绞石,灵机一动,前面缀着“宋”字,“宋镇国大将军灭宋在此”。 其实这都是后代的美好愿望,心连着中华,爱国情肠。
但稍懂历史的人都知道,张弘范是涿州定兴人(今河北保定定兴人),世居五代就割让给石敬璇为契丹王朝,是燕云十六州之地,后来金毁辽,成为金疆。 自宋以来,宋朝先与契丹大辽帝国一南一北共生,后与女真金王朝对峙。
到南宋末年,大漠深处的蒙古兴起,先是灭了金王朝,又灭了南宋,建立了大元王朝。 纵观这一时期的历史,无论是契丹、女真政权,还是后来的元朝,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这个张弘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是南宋人,而是在蒙古统治下出生的,是原来的将军,不是金臣就不是宋臣。 这是一个很好的初衷。 张弘范虽然是汉族人,但从未成为宋臣。 祖宗八代与宋无关。 人们骂他是卖国贼,骂他是卖国贼,冤枉了张弘范。
自古天子一朝臣、张弘范孝忠蒙元,无可非议。 没落的王朝必然被新兴王朝所取代。 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解放后,原本刻有张弘范题字的山崖被航道部门炸毁,到了公元1964年秋,当地政府请田汉先生题写“宋少帝和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的十三个行草大字,刻在近岸的巨石上。 之后又增加了名人石刻,纪念了这段悲壮的历史。
对于崖山,后人产生了许多感慨和纠结,从汉族的感情出发,无非是对张弘范的毁宋,给后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怨恨。 但历史潮流不移人意志,爱国情肠,是全体中国人应具备的,猎红尘、千秋家梦、登场与谢幕,宋王朝和元朝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顺天张氏家族张弘范,字仲域,蒙古万户张柔九子。
说张柔,也像蒙金时代雷贯耳的人物,当年蒙古兵马南牧中原,金帝迁都避开蒙古兵锋。
张柔以地方豪强的身份,召集乡邻千余户,结成寨自保,与蒙古士兵奋勇作战,即使从定兴令升官,也没有看到兼知大兴事。
公元1218年与蒙古军队交战,在琅琊岭(今河北易县紫荆关附近狼牙山一带)马失去前蹄被俘。
成吉思汗尊敬他是个人物,把他请进来,给他做官,成为蒙元汉族的世侯之一。
张弘范是张柔的第九个儿子,生于公元1238年。 那时,黄金已经灭亡了四年,所以他是元朝的臣民。
张柔共有11个儿子,张家是重视儒学的人家,张弘范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文武双全,少年时就精通骑马,动不动就舞槊,勇敢无畏。
当时的男人长大后也有蓄胡子的风俗,二十来岁就要抚弄胸部,气质非凡,有“美髯公”之称,写得很好,读得诗书很多。 他身上充满了河朔的豪气,比那些贵胄纨绔子弟强十倍。
当时担任顺天路总管的八哥张弘略到原皇帝驻地赴任,让张弘范代行职务。 这为他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舞台,展示了超人的能力,无情依法行事,风气焕然一新。
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改元中统,张弘范忽必烈赏识重用。 汉族王世侯李昺在山东发动叛乱后,张弘范随父亲张柔率二千人的劲旅迅速赶往大都会(今北京),被任命为行军总管。
在坦然背叛李現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张弘范的军事才能,屡战屡功,对张柔赞说:“真吾子也! ”他说。
其实,什么都需要才能。 张弘范是万能的,继承了父亲张柔的优点。 文韦武有一点老良将之风,深受士卒的喜爱和尊敬,非常有威望。
大元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 (哥哥进入京城,担任宿卫。 忽必烈在张柔诸子中选拔张弘范代替张弘略职务,任命他为顺天路总管、佩金虎符。
能掌握虎符是一种殊荣,也享有一定的特权,而此时张弘范刚满28岁。
张弘范为官重民生疾苦,减轻老百姓负担。
后来他从顺天调到大名,他了解老百姓的苦况,穿上微服走访,发现官员们非法乱收费,老百姓很不满。
于是,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官吏,严惩这些不法分子,赢得人民的拥戴。
大名每次遇到水灾,他都不请示,擅自免除了灾区的全部租赁。 这样一来,理财官员就没有油水了,必须起诉“垄断罪”,给予严厉处分。
张弘范亲自去首都忽必烈地诉说原因。
突然必烈问他要说明什么? 他说。 “国家把粮食保管在小仓库里,所以我觉得最好保管在大仓库里。 黎民遭水灾,吃穿不饱,根本缴不上粮食。 如果强制征收,剥夺人们冒着生命危险的粮食,政府的小仓库就足够了,但人们没有粮食就会死。 要等到明年你去那里收粮食吗? 只有让老百姓活起来,让他们富裕起来,我们才能年年有收成,家家有余粮。 老百姓有剩菜,生活好了。 那不都是国家的粮食吗? 这就是我说的大仓库。 请向陛下问好。 ”
忽而,必烈听了大为称赞,夸奖他知道治国治民的大义,不再追究他的“专横之罪”。
三、南下横槊扬威公元1269年,元军南侵,与南宋展开了攻打襄阳和守卫的激战。 当时包围襄阳的元军以李瑊旧部为主,英勇雄壮难以控制,谁也无法发挥其战斗力,忽必烈正为谁指挥这支军队发愁,有人推荐张弘范
宋攻略战的司令员是蒙古八邻人丞相伯颜,主持着伐宋军政大事。 张弘范向伯颜献策说:“要拿下襄阳,必须先切断襄阳的粮道。”
伯颜非常赞同张弘范的建议,派他负责守护万山粮路。
张弘范到达万山后,开始筑城。 城堡未完工,宋朝掩盖了夏贵率大军。 这时,张弘范手下一千多人,孤陋寡闻,意味着将士们要撤退,以免被歼灭。
张弘范慷慨地说:“战胜敌人,是每个战士的责任,敢说敢砍退者! ”。
披甲带槊上马,只带偏率领李庭率二百精铫骑兵迎战,一口气击败宋军,在襄樊之间像一把插过的利刃,构筑起“一字城”,阻断襄樊之间的相互依存。
在攻打樊城的战斗中,张弘范带头,肘部被箭射中受伤。 他缠上绷带,马上去帅帐对伯颜晋说,说只要攻打樊城,襄阳就是一座没有危险的孤城。 应该用水师截断江道,截断樊城救援,提出水陆并进的方案。
于是,集中兵力快攻樊城,宋守将范顺战死。 樊城破后,襄阳守知道吕文焕去了很多人,开城投降,在长达六年的襄樊争夺战中落下帷幕。
宋元之战,襄樊失守,南宋门户开启,确定复亡。
四、纵马南下公元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伯颜为三军司令,南下攻打宋朝。 军队分两路,攻打淮西和淮东,直奔扬州。 由张弘范和大将阿里哈格率领,以降将吕文焕为先锋,下襄阳顺汉水,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南宋丞相奸臣贾似道不得不装模作样亲自出马,督师驻扎芜湖,向元军司令伯颜处议派遣使者宋京,像景定密约一样输岁币称臣,希望达到元军撤兵的目的,但遭到伯颜的拒绝。
贾似道硬着头皮派殿前都指挥孙虎臣率领七万步兵驻扎池州,水军大将夏贵坐战船二千五百多艘,横亘江面,亲自率领亲军屯驻扎鲁港。 从贾似道到孙虎臣、夏贵,可谓贪生怕死。
张弘范骑马夹攻,指挥水军战舰炮击孙虎臣守备队,孙虎臣没有组织有效反击就溃逃。 水军将军夏贵听了,不战而弃军逃跑,使宋军江防完全崩溃。
张弘范率军长驱直入,占领建康(今南京)。 三军司令伯颜决定在建康稍事休养。 大宴征召军官,取出宋库的黄金分送给诸将。
人人赴宴如约,唯独张弘范来晚了,伯颜有些不高兴,“我们祖先留下的习惯法规定,对于军事集会迟到犯罪的,谁也不宽容。 连这个规矩都不知道,居然还来晚了。”这根弦外之音是,即使你是忽必烈的红人,也必须听从我的命令。
众人不动声色,为张弘范捏一把汗,这位伯颜说一不二。
张弘表情严肃地这样回答。 “我不认为军事集会是指战场上的部署。 在战场上为时不晚。 今天的伯颜丞相聚会向大家表示慰问。 在犒劳方面我决不争先,所以我来晚了! ”
伯颜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点头表示赞同。
从这一集可以看出张弘范运用中原传统美德影响蒙古贵族,言辞巧妙犀利,颇具儒家风格。
五、焦山之战元军取建康,京城临安救急,宋廷命勤王守城。 宋朝人把这些胆小的软骨,都吓破了胆,没有一点回应,只有张世杰和文天祥带兵来了。
张弘范军与其他将军和宋将张世杰、孙虎臣统辖的水师展开了焦山之战。
原来是把阿术屯兵瓜洲、阿塔海、董文炳率兵船带到西津渡的。
南宋沿江制置使赵清和枢密都率领张世杰、知泰州孙虎臣等将领带领水师布列战舰南北向焦山,试图利用宋舰船的大甲厚优势。 张弘范统兵船千余西掠珠金沙,阿术与阿塔海登南岸石公山,指挥水军万户刘玷跟随江南岸,绕到宋军身后。 董文炳率军直冲焦山南麓,与其他前将刘国杰部左右呼应,前将突然刺中道,张弘范率上游军师从焦山北,一举击溃宋军,将宋军歼灭焦山。
张弘范奋勇直追,歼灭大批宋军,突然被授予拔都荣誉称号。 拔都,蒙古语,意为勇士。
后来宋扬州都统姜才率两万精兵来战,将水阻挡在阵中,元军一时不知如何进攻。 张弘范请托都帅阿术监战,亲自带领精选的少量骑兵涉水破阵。 因姜才部宋军士气旺盛,张弘范强装无敌退兵。 宋军蜂拥而至。 宋朝中一个人跳上马,拿着飞刀向张弘范跑来。 张弘范早就注意到了,突然掉下马头喊道。 于是,槊把宋将从马上拉下来死了,余骑受到了打击。
张弘范抓住时机,指挥军士气势如破竹,很快击败宋军,斩首万余人,令宋军胆寒。
南宋政权见反抗已无意义,派宗室赵尹甫、赵吉甫传国玉玺,降旨到元军大营讨和,降旨表见伯、侄儿,伯颜让张弘范等人先到临安城,治罪南宋失约张弘范陈以利弊说服宋廷,小皇帝改称臣仆,写下屈辱的请愿书。
公元1276年3月,南宋幼主赵显和全太后一行人被带走大部分。
六、受命灭宋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元军取得胜利,张弘范加官晋爵被授予镇国上将军军衔,代表一种荣耀,被任命为江东道宣慰使,奉命扫荡南宋残余势力。 因为文天祥、张世杰又拥立小皇帝赵昱,逃亡广州一带后,赵昱病死在磬州岛(今广东雷州湾的一个小岛),为了坚持宋室的复兴,文天祥他们又拥立广王赵昺为帝,坚持与元军斗争
元朝不存在这个打着南宋旗号的政权,必须把这个流亡小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于是,这个重任交给了张弘范。
突然把部队交给张弘范指挥,任命“蒙古汉军都元帅”,全面指挥蒙汉兵马。
张弘范权衡利弊,提出“汉族统率蒙古军队的先例,希望皇帝还是派亲信蒙古人去元帅”。
忽必烈高兴得不得了,想起了张弘范的父亲张柔和蒙古将军察尔汗的往事。 还是任命张弘范为帅,给他锦衣、玉带等。 张弘范郑重地谢绝了,请求给他战斗用的剑和护甲。 忽必烈生气了,马上命令部下,把武库中最好的剑和护甲拿来让张弘范挑选。
张弘范选了一把好剑后,忽而必烈认真地说。 “这把剑是你的副手。 如果有人不听命令,请用这把剑处决他。 ”
这显然是忽必烈送给他的“尚方宝剑”啊。
张弘范推举西夏王后裔李恒为副帅,忽必烈也答应了。
于是蒙汉部队组成的南征消灭了宋部队,水陆共计两万人,分道南下。
张弘范以自己的弟弟张弘正为前锋,张弘正没有背叛张弘范,而是沿着兵锋所向,沿江的漳州、惠州、潮州、潭等诸州纷纷取得了胜利。
在潮州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张弘正与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文天祥部相遇,生擒文天祥。
五花大绑将文天祥押到张弘范账上,用枪痛打文天祥,胁迫张弘范下跪。 文天祥昂首挺胸,大义凛然不肯跪拜。 张弘范尊敬文天祥正气不屈的节操,左右逢迎文天祥。
六、崖山决战公元1279年,张弘范率领元军与固守崖山的张世杰决战,打响了退宋最后一战。
这时的文天祥被俘虏带到张弘范身边软禁。 张弘范希望文天祥认清形势,给张世杰写信劝降。
文天祥思潮起伏,万端感慨,当年追念自己赣州起兵勤王,专心振兴宋室江山,谁想到现在被俘,志在必得? 浩浩荡荡的眼前零丁洋,碰撞着心灵,坚定了必死的信仰。 愿以身殉国永不屈服,写下了名垂史册的《过零丁洋》。
积劳成疾,干戈四散。
山河破碎,风飘;身浮雨打萍。
在沙滩上战战兢兢,零丁洋里哀叹零丁。
人生自古无人死,留丹心挥汗。
那么,把这首诗交给张弘范是回信。 张弘范读了之后,同情他的遭遇,尊敬他的人品,认同他的气概,不再劝降,有时间咨询文天祥交流,尊崇文天祥为真君子。
部下见他与文天祥密切交流,劝他说:“文天祥‘敌国总理,居心叵测,不能亲近’。”
张弘范直言:“他是个忠义至性的男人,绝无仅有。”
与宋军决战前,张弘范先后三次派张世杰的外甥韩某投降。 这也是因为他和张世杰同为兄弟,但被拒绝了。
于是,惨烈的决战开始,宋军水军大毁灭,陆秀夫背着7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身亡,张世杰冲出重围,在海上遇到飓风,张世杰人船沉入海中,南宋王朝宣告灭亡。
七、功过后人说张弘范班师回到朝鲜,突然受到了热烈的表扬和赞扬,但音乐却极其悲伤,回到大部分后不久就生病了。
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张弘范病情恶化。 他回过神来不久,就从病房回到自己的家,召集了亲戚的宾客和世家,向他们道别。 最后,他在南征时突然必烈地拿来了赐给他的宝剑和甲胄,交到儿子张媆的手里,郑重地说。 “我用这把剑和甲胄建立了国家统一的功绩。 从此以后,你戴上这把剑,穿上这把甲胄,别忘了。”
他用手碰了碰这把剑和护甲,那匹黄金马的崎岖岁月又浮现在眼前,然后闭上了眼睛。
关于张弘范的是非一直争论不休,骂他的人很多,污水四溅,我们要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全面思考。 他是军人,更是血肉之躯,在崖山掐石立功,被后人骂,是汉奸,是无耻之徒,谁能真正接近张弘范,他的一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崖山之战结束时,他在海里救了一个人。 此人名叫邓光推,已故宋礼部侍郎,原名邓,光推荐他字,宋景定入学三年,为儒。 张弘范打消了宋殉节的念头,拜他为家教,教儿子张焢读书。
张弘范自己的诗写得非常好,据说,他没有留下一篇稿子,而是写了一笔带过,为后人收集了他的作品并刻下了诗集,这就是流传至今的《淮阳集》。
张弘范去世后,元朝追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谥武烈。 到了元武宗,赠送了推忠效节翎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
元仁宗又赐给张弘范“保大功臣”,追封淮阳王。
不可否认,张弘范是大元王朝有名的将军,更是一代名将。 功与过、荣与辱,谁来评判都行。
【作者简介】陈二虎,笔名红叶,蒙古族契丹人。 翁牛特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推荐:
《西游记》是什么意思? 是500年前的心鸡汤吗?
苍溪和宋蒙战争1258年的大获城之战到底打了多久?
汉代的虎喷气军有多强悍? 三千虎喷气大败三十万匈奴军,斩首数万人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