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比去年同期下降"?
很多粉丝私信问我,看到财经新闻说"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15%",这到底怎么算出来的?其实呢,这个概念在金融圈很基础,但对小白来说确实有点懵。
比去年同期下降,就是说现在的数据比去年同一时期少了多少。比如今年7月的销售额比去年7月少了,就叫"比去年同期下降"。
这个数据很关键。你看财报、看经济数据,经常出现这个指标。它能帮你判断行业趋势,也能看出公司发展好不好。
计算公式其实很简单
说实话,这个公式我第一次学的时候也觉得绕。但用多了就习惯了。计算比去年同期下降的公式是:
(去年同期数值 - 本期数值) ÷ 同期数值 × 100%
如果结果是正数,就是下降了多少百分比。要是负数,那就是增长了。
举个例子。去年7月你赚了1万,今年7月只赚了8千。那下降幅度就是(10000-8000)÷10000×100%=20%。简单吧?
有时候我也看错。有一次我把本期和去年同期搞反了,算出来负数还以为数据出错了。其实呢,就是顺序问题。
同比和环比别搞混了
金融圈老有人把同比和环比搞混。同比是和去年同一时期比,比如今年6月比去年6月。环比是和上个月比,比如今年6月比今年5月。
这个区别很重要。比如月饼生意,中秋节前环比肯定大涨,但同比可能变化不大。因为每年中秋都是那个时间。
我刚入行时就栽过跟头。看到某食品公司9月环比增长50%,以为是好事。结果一查同比,发现比去年9月还低10%。原来是今年中秋晚了几天,数据被美化了。
常见错误要注意
计算同比下降,最容易犯三个错误。
第一个是基数搞错。有些人用本期做分母,这完全反了。分母必须是去年同期数据。
第二个是正负号弄反。下降应该是正数,增长是负数。但很多人看到负号就以为是下降,其实恰恰相反。
第三个是季节性因素没考虑。比如空调销量,夏天肯定比冬天高。但同比的话,今年夏天和去年夏天比才有意义。
我见过最离谱的是,有家公司把"同比下降20%"写成"下降到20%",意思完全变了。这不就是典型的误导投资者吗?跟割韭菜差不多。
实际应用中的坑
在看财报时,经常有人玩数字游戏。比如某月数据特别差,他们就说是"比去年同期下降",但不告诉你去年同期有多高。
就像去年某新能源车企,7月销量同比下降30%。乍一看很惨。但一查发现,去年7月他们在搞大促销,基数特别高。其实今年7月销量比6月还涨了。
所以呢,光看同比不够。最好结合环比、季度数据一起看。不然很容易被带沟里。
还有些公司喜欢用"剔除季节性因素后"这种话术。说白了就是数据不好看,想换个算法让自己好看点。
实战小技巧
给大家分享个我常用的技巧。看同比数据时,一定要问三个问题:
1. 去年同期为什么高或低?有没有特殊因素?
2. 这个行业有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3. 其他相关数据是否支持这个小编建议?
比如看CPI数据,国家统计局说"同比上涨2.7%"。这时候要查查去年同月CPI是多少,是什么导致上涨。
说实话,我刚开始做财经博主时,也经常被这些数据绕晕。后来慢慢就摸出门道了。现在看数据,基本一眼就能看出有没有猫腻。
最后提醒大家,投资理财别光看表面数据。同比下降不一定是坏事,上升也不一定就好。关键要看趋势和原因。
毕竟在这个市场,能看懂数据的人才能不当韭菜。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