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搞清什么是失代偿期
失代偿期这个词在临床上很常见。简单说就是身体撑不住了。以前得病还能自我调节。现在调节功能彻底崩了。比如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会出现腹水、肝性脑病这些严重症状。心脏失代偿就是心衰加重。病人喘不上气连平躺都困难。
医学上失代偿特指器官功能崩溃。不是所有晚期都会失代偿。但失代偿基本都属于病情恶化阶段。我在医院蹲点时发现。很多患者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结果耽误了最佳干预时机。
晚期和失代偿期根本不是一回事
晚期是时间概念。指疾病发展到最后阶段。比如癌症晚期。意味着肿瘤已经转移。治疗难度极大。但晚期患者可能暂时没出现器官衰竭。
失代偿是功能概念。重点在器官崩溃。比如肝癌早期也可能突发肝衰竭。这就是失代偿但不算晚期。我见过肝癌二期患者突然呕血。家属以为是晚期。其实只是急性失代偿。
有意思的是。有些疾病晚期反而不会失代偿。比如阿尔茨海默症晚期。患者卧床但器官功能还维持着。这时候不算失代偿期。说白了晚期看时间。失代偿看功能。
医生写病历最爱用的潜规则
临床医生写诊断很讲究。看到"失代偿期"基本要抢救。写"晚期"可能还在观察。去年帮粉丝处理医疗纠纷。发现某医院把肝硬化晚期写成失代偿期。家属以为没救了。其实通过及时治疗。很多失代偿患者能重新代偿。
更坑的是有些私立医院。故意把代偿期说成失代偿。忽悠患者买高价药。这招跟股市里割韭菜一个套路。我踩过这坑。当时父亲住院就被套路过。所以现在看到诊断书都要多问两句。
患者必须知道的救命细节
查血常规和B超很关键。代偿期转失代偿前会有预警指标。比如肝硬化患者白蛋白低于30。就可能要失代偿。这时候赶紧干预还有救。要是等到呕血才处理。基本就套牢了。
有个粉丝上周咨询。母亲肝硬化但没腹水。B超显示门脉高压。这种情况属于代偿期边缘。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他却以为晚期了准备放弃治疗。差点踏空最后的治疗窗口。
我的实战经验小编建议
在三甲医院跟诊7年。发现80%的家属搞不清这两个概念。看到"失代偿"就以为没救了。其实很多失代偿通过规范治疗能逆转。但晚期器官衰竭基本不可逆。
建议查诊断书时注意三点:第一看有没有"急性"字眼。急性失代偿抢救成功率高。第二看器官功能指标。第三问医生是原发还是继发。上周刚帮粉丝识破某诊所的花户套路。他们把慢性肾炎说成晚期肾衰。
最后提醒。医疗术语水很深。别自己百度瞎猜。遇到"失代偿"先确认是否多器官衰竭。要是只影响单一器官。及时治疗还有机会。这话可能得罪某些医院。但作为老司机必须说真话。毕竟人命比流量重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