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无限供应”忽悠了
最近好多粉丝问我Meme币发行量的事。说白了这问题直接关系到你手里的币值不值钱。你看狗狗币刚出来时候说1000亿上限,结果2014年就改规则变成每年增发50亿。现在流通量早突破1450亿了,巨鲸们手里还捏着大把。
我去年帮一个老哥看钱包,他买了某个新Meme币结果发现合约写着“无限铸造”。这不纯纯被割韭菜嘛!所以查发行量是第一步,别等rekt了才后悔。
SHIB的1000万亿套路
SHIB刚火的时候吹1000万亿总量,但创始人把50%扔给V神这事很多人不知道。V神转头就销毁了410万亿,现在实际流通量不到400万亿。有趣的是他们搞的销毁机制,每次转账烧掉0.5%。
但说实话这个销毁速度慢得像蜗牛。我算过按现在交易量,要烧完得等到猴年马月。最近社区吵着要升级销毁机制,结果投票刚过提案就FUD满天飞。
新Meme币的发行量陷阱
现在新出的Meme币动不动就搞“通缩模型”。上周有个叫TRUMP的币,白皮书写着总量10亿但没说预售占60%。等上线才发现巨鲸控盘超40%,小散一买就砸盘。
建议新手用Etherscan查合约。重点看totalSupply和maxTransactionAmount这两个参数。要是发现写着uint256(-1)基本就是无限增发,赶紧跑路别犹豫。
Gas war下的发行量猫腻
前两天BSC链上有个Meme币突然暴涨,结果发现是团队偷偷开后门增发。当时gas费飙到500gwei,普通用户连查看合约都卡死。这种就是典型利用gas war掩护作恶。
我踩过这坑。去年在Gate.io买过一个币,官网写总量1亿,结果链上显示能无限mint。找客服扯皮半个月,最后只能认栽。所以现在看发行量必查区块浏览器,别信官网鬼话。
怎么查真实发行量
说几个实用技巧。BSC链的币去BscScan搜合约地址,以太坊的用Etherscan。重点看“Contract”标签页里的totalSupply。如果显示“decimals”是9,那实际数值要除以10亿。
遇到模糊表述直接警觉。比如“弹性供应”“动态调节”基本就是能随便印。正经项目会把发行规则写进合约,像DOGE改规则还得社区投票。
最后提醒:现在90%的Meme币发行量都有猫腻。宁可错过不要踩坑,查不清底细的币千万别碰。我整理了常见Meme币的发行量对照表,需要的评论区喊“求表格”,抽10个粉丝发最新数据。话说回来,玩Meme币本质是赌热度,发行量只是基础门槛,真想赚钱还得看社区活跃度。
MEME币和meme币是一回事吗?发行量分别是多少?
其实呢,MEME币和meme币不是一回事。
meme币是泛指基于网络梗文化的加密货币。
这类币种有很多,没有固定发行量。
而MEME币特指dontbuymeme这个项目。
它的总发行量是2.8万枚。
所有代币都已进入市场流通。
流通率达到了100%。
你看,有些资料说MEME币价格约13美元。
但其他meme币的发行量差异很大。
有的项目发行量高达数十亿甚至上万亿。
话说回来,区分具体项目很重要。
为什么meme币的发行量差距这么大?
meme币发行量差异大是有原因的。
说白了,这跟项目设计思路有关。
有些项目故意设高发行量。
比如发行上千万亿枚。
这样单价看起来就很便宜。
投资者会觉得"买得起"。
有些项目走稀缺路线。
像文档里提到的MEME币只有2.8万枚。
小发行量容易营造稀缺感。
但也要小心骗局。
有些项目发行量说不清。
可能随时增发收割投资者。
所以要看项目白皮书是否透明。
其实呢,发行量只是表面现象。
关键看团队是否靠谱。
发行量大小对meme币价值有什么影响?
发行量大小直接影响币价表现。
小发行量项目单价通常较高。
但总量少不等于价值高。
要看实际流通量和锁仓情况。
有些项目虽然总量小。
但大部分代币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大卖家一抛售价格就崩。
高发行量项目单价看起来低。
可能吸引更多小额投资者。
但也要警惕通货膨胀风险。
话说回来,真正决定价值的是什么?
是社区活跃度和实际用途。
没有真实需求的meme币。
不管发行量多少都难持久。
你看最近很多meme币归零了。
原因就是没有实际价值支撑。
所以投资前要多做功课。
别只看发行量数字就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