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wise看好稳定币法案:普通用户如何抓住这波政策红利?

作者: 区块链-小张 2025-08-27

Bitwise看好稳定币法案:普通用户如何抓住这波政策红利?

稳定币法案终于要来了?Bitwise为啥这么乐观

最近看到Bitwise发报告说看好稳定币法案。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懵。稳定币搞了这么多年,监管一直没个准信。结果人家直接说"稳了"。

查了一下。Bitwise这帮人不是瞎说。他们专门做了美国国会听证会分析。发现支持稳定币法案的议员越来越多。特别是去年Circle被SEC搞那事之后。连传统金融大佬都坐不住了。

话说回来。稳定币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加密世界的人民币。USDT、USDC这些每天交易量几千亿。但一直没个正式身份。现在法案要是通过。相当于给它们发"身份证"。

我去年在OKX做测试的时候就发现。没有明确监管。交易所处理稳定币转账特别麻烦。动不动就冻结。用户骂声一片。所以这次法案对普通用户其实是好事。

Bitwise看好稳定币法案:普通用户如何抓住这波政策红利?

法案通过后钱包要怎么用?我踩过的坑告诉你

之前有粉丝问我。稳定币法案通过后要不要换钱包。我说真不用想太多。但有三点必须注意。

第一。选支持合规稳定币的交易所。Binance现在USDC提现要KYC。OKX反而宽松点。Gate.io最近也在调整规则。这些细节得盯紧。

第二。别乱碰新出的"合规稳定币"。有些项目打着法案旗号割韭菜。去年我就见过一个叫USDX的。结果跑路了。用户都rekt了。

第三。gas费可能要涨。法案通过初期。以太坊上稳定币转账肯定挤爆。到时候gas war又来了。建议提前在Polygon上屯点MATIC备用。

说白了。法案落地后最大的变化是稳定币会更安全。但手续费可能涨。KYC更严。习惯用冷钱包的兄弟得做好心理准备。

Bitwise看好稳定币法案:普通用户如何抓住这波政策红利?

巨鲸们已经在行动 普通人别当最后接盘侠

看链上数据。最近USDC大额转账明显增加。巨鲸们比我们懂。Bitwise报告里提到。已有机构开始囤USDC等合规稳定币。

但这里有个坑。很多人以为法案通过就是暴涨信号。其实呢。稳定币本身不增值。USDT永远锚定1美元。别被FUD带节奏。

我记得2021年也有类似情况。当时传比特币要ETF。一堆人冲进去买。结果等了两年。中间被割好几波。这次稳定币法案估计也要折腾几个月。

有意思的是。Bitwise特别强调。法案通过后DeFi会迎来爆发。因为稳定币是DeFi的血液。现在Aave、Curve这些平台天天提心吊胆。怕监管突然叫停。

不过我得泼盆冷水。法案具体条款还没定。参议院和众议院还在扯皮。最快也要到明年上半年。中间变数很多。别看到Bitwise乐观就all in。

给新手的3条保命建议

最后说点实在的。作为踩过无数坑的老韭菜。给刚入坑的朋友3条建议:

1. 现在别急着换稳定币。USDT、USDC继续用。别碰那些"合规特供版"山寨稳定币。

2. 钱包安全第一。我冷钱包丢过一次私钥。损失5万刀。现在都用Ledger加两层验证。

3. 别信"法案通过就暴涨"这种鬼话。稳定币就是稳定币。想赚钱还得看BTC、ETH。

Bitwise看得没错。稳定币监管迟早要来。但过程肯定波折。我们小散户别当出头鸟。等规则清楚了再加仓也不迟。

话说回来。这次法案要是真落地。可能是加密行业最靠谱的利好。比什么减半、分叉实在多了。就看国会老爷们啥时候能消停。

Bitwise CIO为啥看好稳定币法案?

其实呢,Bitwise的首席投资官Matt Hougan说了。

CLARITY法案能给数字资产划清界限。

你看,它把监管权分给了SEC和CFTC。

GENIUS法案更是头一回管住稳定币。

所以机构投资者能更放心进场。

Hougan觉得这会加密资产定价规则。

说白了,就像国债市场那样规范。

以前估值乱糟糟的,现在有章可循。

市场终于不用瞎猜监管红线了。

稳定币法案落地后有啥实际影响?

美国终于有了全国统一的稳定币规矩。

以前各州乱管,企业头疼得很。

现在发行稳定币得按标准来。

比如得有足额资产做抵押。

链上交易记录必须公开透明。

话说回来,这招能防住黑钱流动。

PayPal已经急着推自家稳定币了。

Visa也打算把稳定币塞进支付系统。

不过呢,有人担心科技公司借机垄断金融。

民主党就卡住法案不放,怕出乱子。

传统银行会怎么玩转稳定币?

银行发现稳定币转账又快又便宜。

跨境汇款几分钟搞定,省下大把手续费。

你看,全球68%美元稳定币注册在开曼群岛。

这些钱其实买了美国国债吃利息。

Tether去年赚得比贝莱德还多。

银行当然眼红这种生意模式。

现在法案通过了,银行能合法掺和进来。

纽约美联储正盯着稳定币结算系统呢。

不过拉美国家早用上了,每笔才花两美元。

传统银行再不跟上,客户都要跑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