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这些地址掌控着大量ETH
我刚刚查了Etherscan最新数据。以太坊前十大持有人确实很有意思。这些巨鲸地址持仓量惊人。第一名已经持有超过1400万ETH。这可是天量啊。
第二名是Kraken交易所。他们手里有1000多万ETH。第三名是币安热钱包。交易所总是排名靠前。毕竟用户资产都放在那里。
第四名有点意思。是灰度的ETH信托。他们管理着机构资金。第五名又是交易所。这次是Coinbase。这些中心化平台真能吸筹。
第六到第十名有点杂。包括Lido DAO、其他DeFi协议和几个神秘地址。有些可能是项目方自持。有些可能是长期投资者。
有趣的是。前十大持有人合计持有超过7000万ETH。占总供应量的相当比例。这个集中度比比特币高不少。
交易所地址别被吓到
新手看到交易所上榜常吓一跳。以为中心化机构控制一切。其实呢。这些地址代表用户资产总和。不是交易所自己持有。
比如币安热钱包那个地址。里面ETH属于全球用户。交易所只是托管。所以别看到交易所排名高就FUD。
但确实要警惕。这些热钱包一旦出问题。可能引发市场震荡。就像去年某交易所跑路事件。导致整个市场rekt。
巨鲸动向值得关注
那些神秘大额地址值得关注。它们一有动作市场就反应强烈。去年有巨鲸转移5万ETH。直接引发FUD。
我观察到一个规律。大持仓地址很少频繁交易。他们更像是长期持有者。有些地址甚至几年不动。
但最近情况有点变化。有些巨鲸开始频繁转移资产。可能是在为牛市做准备。也可能是在分散风险。
令人担忧的是。几个大地址近期有合并操作。这通常意味着大动作即将发生。可能是抛售也可能是质押。
普通投资者该怎么看
说实话。盯着巨鲸钱包没必要。我见过太多人因此错过行情。看到大额转出就恐慌卖出。结果踏空。
市场情绪容易被巨鲸操作影响。但长期走势还是要看基本面。以太坊升级、DeFi发展这些才是关键。
我建议普通投资者。别太关注前十大地址。不如研究项目本身。看看Gas费变化、链上活动这些真实数据。
话说回来。了解大持仓分布有好处。至少知道市场潜在风险在哪。万一出现大规模转出。你也能及时反应。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回顾历史。前十大持有人变化挺大。三年前前几名全是交易所。现在DeFi协议上来了。
Lido这类质押协议崛起很快。它们现在已经是大玩家。这说明去中心化趋势确实在加强。
但中心化交易所还是主导。尤其在现货市场。所以别被"去中心化"口号忽悠。现实没那么理想。
我自己吃过亏。去年以为去中心化钱包占比高。结果市场大跌时还是看交易所脸色。教训深刻啊。
给新手的建议
新手常犯的错误是过度解读链上数据。看到巨鲸转账就以为要暴涨暴跌。其实没那么简单。
链上分析要结合其他指标。比如市场情绪、技术面、基本面。单一数据容易误判。
建议用Blockchair或Etherscan自己查数据。别光看别人分析。毕竟别人可能有自己的目的。
最后提醒。别试图抄巨鲸作业。他们的成本和你不一样。可能你刚买入他们就砸盘。市场就是这么残酷。
说白了。以太坊前十大持有人值得关注。但别让它影响你的投资决策。保持独立思考最重要。毕竟每个人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都不同。
以太坊前十大持有人占比多少?
以太坊前十大持有人占比超过21%。
这个比例创下了四年来的最高纪录。
具体来说,他们持有约3180万个ETH。
按当前流通量计算,价值超过470亿美元。
其实呢,这个数据不包括交易所等中心化实体。
Santiment特别筛选了自我托管的大额地址。
话说回来,以太坊生态复杂,需要一些中心化服务。
所以去中心化程度不能只看单一指标。
Kaspa的前十大持有者比例只有16.9%。
但Kaspa生态简单,还没有智能合约等功能。
以太坊前十大持有人近期有什么变化?
前十大持有人最近41天增持了2%。
这个趋势在币价下跌时尤为明显。
ETH跌破2000美元时,他们反而在加仓。
2022年熊市期间,他们曾短暂减少持仓。
当时LUNA崩溃和3AC破产引发市场动荡。
但很快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增持。
说白了,大资金往往在低点布局。
交易所的ETH存量却在持续下降。
这说明资金正从交易所流向私人钱包。
你看,市场低迷时往往是鲸鱼入场时机。
以太坊前十大持有人与交易所持有有什么区别?
前十大持有人指的是自我托管的大额地址。
Santiment排除了交易所等中心化实体。
而交易所持有的ETH是平台钱包里的总量。
最近交易所ETH存量跌到了一年最低点。
这通常意味着市场卖压在减轻。
前十大持有人的增加与交易所减少同步发生。
说明资金正从交易所转移到私人钱包。
ETH2.0质押增加也是原因之一。
DeFi锁仓量上升同样影响了这个趋势。
所以市场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