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粉丝问我:黄金还能不能追?正好高盛刚发布了一份黄金市场报告。说实话,这份报告让我大跌眼镜。原来我们以前分析黄金的方法全错了。看完我赶紧写篇文章告诉你真相。
传统黄金分析模型彻底失效
高盛搞了个大新闻。他们说传统供需模型在黄金市场完全不适用。这下可有意思了。我们以前都盯着金矿产量和消费需求看。结果高盛告诉我们:这些数据对金价影响微乎其微。
我在币圈混了7年。见过太多人用错误模型分析市场。这次高盛报告直接打脸。他们发现:黄金和石油这些商品完全不同。黄金几乎不被消耗。历史上挖出的22万吨黄金现在还在。每年新增产量只占1%。这种特性让传统供需模型失效。
说实话,我之前也犯过类似错误。分析比特币时总想找"供需平衡点"。结果被市场教育惨了。市场先生永远是对的。这次高盛总算看清真相了。
三大买家决定70%的金价走势
高盛提出"三大主力驱动模型"。简单说,三类"坚定买家"控制了70%的金价波动。他们不在乎价格高低。只看宏观判断对不对。
第一类是ETF投资者。高盛说: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6个月内带来60吨ETF需求。2022年之后"利率-黄金"关系破裂。其实是因为央行购金暴增五倍,压过了ETF流出。
第二类是各国央行。2022年俄罗斯储备被冻结后,新兴市场央行购金量激增五倍。现在央行购金成了长期趋势。中国连续8个月增持黄金。这哪是短期行为啊。
第三类是投机者。高盛管他们叫"快钱"。在重大事件前建仓。比如英国脱欧公投、美国大选。但这些只是"噪音"。真正决定方向的是前两类买家。
我在OKX做交易时也发现。大资金进场时根本不管价格。就像币圈巨鲸吸筹一样。高盛这个模型确实更贴近现实。
黄金不是抗通胀,而是抗制度风险
最颠覆的是这点。高盛说黄金本质是"制度公信力对冲工具"。不是单纯抗通胀。这话听着有点绕。但仔细想想特别对。
70年代美国大通胀时黄金大涨。不是因为通胀高。而是因为美联储配合财政政策。投资者不再信任传统金融体系。这时候黄金就成了"制度外"保值工具。
现在情况类似。美国债务危机、地缘政治紧张。各国央行疯狂买金。这不是巧合。这是对美元体系的不信任。我看过太多交易所暴雷。这种不信任感确实会让人想hold点硬通货。
金价目标看到4000美元?
高盛预测2025年初金价到2700美元。年底可能到3700美元。极端情况甚至冲4500美元。这么看现在3200美元左右其实不算高。
他们理由很充分。央行购金持续。美联储可能降息。地缘冲突加剧。每100吨净购买对应1.7%金价上涨。现在央行每月买80吨。这数据摆在这儿。
但我觉得要注意风险。如果美国国债市场稳定。或者中美达成全面协议。可能削弱黄金需求。不过短期内可能性不大。就像币圈常说的:FUD归FUD,但趋势很难逆转。
普通投资者该怎么操作
我的建议很简单。别all in。黄金可以作为资产配置一部分。特别是现在地缘风险这么高。配置5%-10%挺合理。
定投是个好方法。我帮粉丝设置过类似策略。大跌时多买点。小跌小买。别想着抄底逃顶。这玩意儿谁也做不到。
最后提醒一句。别被"金价必破万"这种FUD带节奏。高盛都说了。投机者只是"噪音"。坚持自己的策略最重要。记住:你不是在跟市场比聪明。而是在跟自己比耐心。
PS:最近有交易所搞黄金合约。小心gas war。我之前就在冷钱包里误操作过。亏了不少。还是实物黄金或ETF更安全。
高盛为什么上调黄金目标价?
其实呢,高盛最近报告说地缘政治风险加大了。你看各国央行持续买入黄金。美联储降息预期也升温了。所以需求明显增加。目标价直接提到2500美元每盎司。话说回来,避险情绪是主因。
高盛对投资者有什么建议?
他们建议适当增加黄金配置比例。举个例子,可以关注黄金ETF资金流入。长期持有能分散风险。短期波动不用太担心。话说回来,别全押在黄金上。分散投资更稳妥。
高盛观点和其他投行相比如何?
花旗预测更乐观,目标价定到2700美元。摩根士丹利相对谨慎,只看到2300左右。整体市场基本看涨黄金。说白了,高盛算中间派。央行购金数据支撑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