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搞清楚LBR币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问我LBR币有销毁吗。先说重点,LBR其实是Libra币的缩写。
Libra最早是Facebook搞的项目。后来改名叫Diem。但项目在2022年就停了。现在市场上说的LBR币,基本都是假的。
我查了一下。真正官方的Libra从来就没正式上线过。更别说有销毁机制了。那些说自己是LBR币的,99%是空气币。
巨鲸们早就把这项目放弃了。你要是看到有人推LBR币,赶紧跑。八成是FUD。
二、市场上那些"假LBR"的真实情况
现在交易所上有些叫LBR的币。比如Gate.io有个Libra Token。OKX也有类似项目。
但这些跟Facebook的Libra一点关系没有。都是蹭热度的小项目。
我去翻了这些假LBR的白皮书。发现它们确实有销毁机制。但说实话,这种小币种的销毁都是噱头。
销毁比例也很低。有的说每笔交易烧0.5%。但实际查链上数据,根本没执行到位。
我之前踩过这种坑。看着销毁数据很美,结果发现项目方自己在刷交易量。gas war都没人参与,烧个寂寞。
三、正经项目销毁到底靠不靠谱
说到销毁机制。真正靠谱的项目不会只靠销毁拉盘。
像BNB那种定期销毁还行。但小币种学这个基本就是画饼。
有个项目之前说要销毁90%。结果最后只烧了5%。用户一查链上记录就发现猫腻。直接rekt。
我建议大家看销毁要看三点:
1. 销毁是否写进智能合约
2. 历史销毁记录能不能查
3. 项目方有没有权力改销毁比例
很多项目白皮书写得天花乱坠。结果合约里根本没代码。这种销毁就是耍流氓。
四、新手避坑指南
如果你真遇到推LBR币的人。记住三句话:
- "Facebook官方LBR早黄了"
- "现在所有LBR都是山寨"
- "销毁机制先查链上再说"
我上周刚帮粉丝处理一个案例。有人买了假LBR,说每周销毁拉盘。结果发现项目方把销毁地址设成了自己的钱包。典型的左手倒右手。
你看这种套路都烂大街了。新手最容易中招。
话说回来。真想投资加密货币。不如看看主流币。BTC、ETH这些。至少没有乱七八糟的销毁套路。
五、我的建议
其实呢,与其纠结LBR有没有销毁。不如先确认这个币是不是正规项目。
我写过一篇文章说怎么识别空气币。核心就一点:官方信息对不上就是假的。
Facebook的Diem项目官网都关了。还能有真LBR?别被割韭菜了。
最后提醒一句。现在市场上叫LBR的币基本都是土狗。销毁机制都是用来忽悠人的。想安全玩币,还是老老实实选大平台上线的币种吧。
说白了,没有销毁的币不一定不好,但乱吹销毁的币一定有问题。这个经验是我踩坑换来的,希望你们别再交学费了。
LBR币确实有销毁机制吗?
是的,LBR币确实有销毁机制。
根据Lybra Finance官方公告,LBR币存在明确的销毁规则。
未在2023年10月1日前完成V1到V2迁移的LBR会被永久销毁。
其实呢,这个迁移截止时间是北京时间10月1日8点。
Lybra还通过dLP机制主动销毁LBR代币。
你看,已经有超过19万枚LBR被销毁了。
这些销毁的代币会永久从流通中移除。
销毁方式主要有两种:迁移强制销毁和协议主动销毁。
所以LBR的销毁不是传言,而是真实存在的机制。
LBR销毁机制具体怎么操作?
LBR销毁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是迁移强制销毁。
所有没在2023年10月1日前迁移的V1 LBR都被销毁了。
这部分代币不再进入流通市场。
第二种是协议主动销毁。
Lybra利用dLP机制定期销毁LBR代币。
dLP全称是动态流动性配置。
当用户购买折扣esLBR时,相关LBR会被销毁。
销毁过程由智能合约自动执行。
你看,这种方式能减少市场流通量。
话说回来,这种机制符合通缩模型的基本逻辑。
销毁LBR对价格有什么影响?
理论上,销毁机制应该对价格有支撑作用。
减少流通量可能提高代币稀缺性。
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
数据显示,虽然已销毁超19万枚LBR。
但市场反应并不如预期强烈。
其实呢,单一因素很难决定币价走势。
销毁只是影响价格的众多因素之一。
项目基本面和市场环境更为关键。
投资者还需关注eUSD稳定币的采用情况。
话说回来,不要只看销毁数据做决策。
综合评估才能做出合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