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老司机告诉你,这类小说为啥这么火
最近好多粉丝私信问我。有没有重生回到比特币早期的小说。说想看看主角怎么靠比特币赚第一桶金。我一看这问题就笑了。这不就是我们币圈人的白日梦吗?
我查了下数据。这类小说在起点、番茄小说上确实不少。关键词"比特币"、"重生"、"暴富"的小说阅读量都很高。年轻人特别喜欢看。说白了就是想走捷径的心态。
作为在币圈摸爬滚打7年的老韭菜。我得说这类小说太理想化了。你看主角重生2010年。花100块买比特币。然后躺着数钱。现实中哪有这么简单。
这些小说漏洞百出,币圈人看了直摇头
我在币圈见多了。这些小说作者根本不懂区块链。写得漏洞百出。比如主角重生2013年。说用支付宝买比特币。拜托!那时候支付宝根本不支持啊。
还有更离谱的。主角重生2011年。直接开交易所收手续费。笑死。那时候交易所牌照审批比现在难十倍。KYC审核能把人整崩溃。
最气人的是写主角"预见"比特币暴跌。提前清仓。现实中谁有这本事?连中本聪都预测不准市场。更别说那些写着"我知道2018年会大跌"的神操作了。
说白了,这些小说就是满足读者的暴富幻想。但真实币圈哪有这么简单。我当年就差点被FUD带崩心态。更别说gas war时看着交易费比本金还高。
真实币圈比小说刺激多了
其实呢,真实币圈经历比小说精彩。我见过有人用卖房钱all in比特币。结果冷钱包搞丢了私钥。直接rekt。也见过有人在2017年套现买房。结果错过2021年牛市。
有一次我自己差点翻车。2020年DeFi热潮。看到YFI几天涨十倍。头脑一热就想梭哈。还好及时冷静。话说回来,要是真按小说套路走。我早该暴富十次了。
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新人看了这类小说就冲进市场。以为能复制主角剧情。结果被割得渣都不剩。我帮粉丝处理过太多交易所注册问题。都是看了小说就急着入场的小白。
与其看小说,不如学点真本事
在我看来。与其沉迷重生比特币赚第一桶金的小说。不如踏实学点实用知识。比如:
1. 怎么安全注册交易所(Binance比Gate.io对新手友好)
2. 如何设置硬件钱包防丢私钥
3. 怎样识别项目是不是空气币
有趣的是。我最近帮一个粉丝做资产配置。他之前就是看了太多这类小说。想all in山寨币。被我劝住了。现在老老实实用定投策略。虽然慢但稳。
币圈七年来。我见过太多起起落落。巨鲸操纵、交易所跑路、监管风暴。哪次不是惊心动魄?比小说刺激多了。但真实赚钱从来不是靠"重生",而是靠认知和耐心。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如果你真想赚币圈第一桶金。别指望小说里的剧情。先把钱包安全搞明白。少交点学费就是赚。毕竟在这个圈子。活下来的才是赢家。
重生比特币小说主角怎么赚到第一桶金?
你看这类小说主角基本都重生在2009-2010年。
比特币刚出来那会儿价格低得离谱。
有的才几分钱一枚。
主角用几百块就能买好几万枚。
其实呢他们主要靠三种方式赚钱。
第一是低价买入囤着。
像《重生金融天才阿勇》里0.08美元买进。
等涨到1美元就抛。
第二是自己挖矿。
买几台二手矿机放家里。
电费都不用花多少。
第三是技术流操作。
懂编程的优化交易算法。
回测年化收益能到378%。
说白了就是利用先知优势。
知道什么时候暴涨暴跌。
所以能精准抄底逃顶。
最后都从几千块变几百万。
为什么小说都选2009-2010年重生?
这个时间点选得特别准。
2009年1月比特币刚诞生。
创世区块就是那时候出的。
价格便宜到几乎白送。
有人挖矿纯靠兴趣不赚钱。
话说回来这个阶段最安全。
没有太多人知道比特币。
监管也还没跟上。
主角操作空间特别大。
等到2011年价格就翻几十倍。
2017年更是冲到2万美元。
知识库提到好多小说都选这时间。
《重生2009》主角李牧就是例子。
《重生比特币赚第一桶金》也是2010年。
说白了就是历史数据太清晰。
作者写起来有依据不瞎编。
读者看着也觉得靠谱。
这类小说为啥这么受欢迎?
其实读者就爱看这种逆袭故事。
普通人突然掌握未来信息。
轻轻松松赚几百万上千万。
谁不想体验这种爽感?
再说了现在年轻人压力大。
房贷医疗问题一大堆。
小说里主角用比特币解决这些。
比如《重生后我拿着老婆方茜》那本。
赚的钱直接救了生病的女儿。
还有个原因是科普做得好。
不像以前纯瞎编。
现在小说会讲哈希函数。
解释工作量证明机制。
读者边看故事边学知识。
一举两得挺吸引人。
最后就是时代感强。
比特币从几分钱到几万。
本身就是个传奇。
加上重生元素更带劲。
难怪最近这类小说涨了230%。
数据摆在那儿骗不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