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收入数据别被忽悠了
最近好多粉丝问美国华人Uber司机收入。我查了最新数据。说实在的数字挺扎心。
2024年美国Uber司机平均时薪15-22美元。别高兴太早。这还没扣油费保险这些。华人司机普遍反映实际到手更少。
我在洛杉矶认识个老王。他做了三年Uber。每天干10小时。周末更忙。月收入税前3500-4500美元。听着还行对吧?
但油费每月1200美元起步。保险600美元。车辆维护300美元。这么一算净收入才2000出头。说白了就是辛苦钱。
华人司机特殊困境
华人司机还有额外难题。语言不通接单少。机场单容易被抢。很多华人司机只能接华人社区的单。
有个粉丝跟我说他英语不好。经常接到差评。Uber评分掉到4.7以下接单量直接腰斩。
更坑的是有些华人司机用国内驾照。出事故保险不赔。去年旧金山就有华人司机撞了车赔了十几万。
有意思的是现在不少华人司机开始用TikTok拉客。直接收现金避开平台抽成。但这有风险。Uber发现会封号。
加密支付成新趋势?
说个新鲜事。有些华人司机开始收加密货币。主要是稳定币USDT。乘客用Venmo转USDT比信用卡手续费低。
但这个操作有点灰色。Uber规定必须用平台支付。私下收加密货币可能被查。
我自己试过用USDC打赏司机。对方很惊讶但很乐意收。省了3%平台费。不过普通乘客不一定懂这个。
我看到有司机用BitPay收比特币。但价格波动太大。司机怕收完就跌。所以还是稳定币更受欢迎。
这些坑千万别踩
有个粉丝上个月被坑惨了。他说Uber显示赚了5000美元。结果提现只收到3000。一查才知道有1500美元是"待定收入"。
Uber的待定收入规则很坑。乘客投诉或取消订单钱就冻结。有时要等30天才能解冻。
还有更气人的。有司机接了个长途单。乘客半路取消。Uber说没达到最低里程不给钱。这种FUD(恐惧、不确定、怀疑)最伤人。
最惨的是车辆折旧。Uber不认这个成本。但开一年网约车车价至少掉30%。这可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我的建议很实在
如果你想在美国开Uber。先算清楚真实成本。别光看毛收入。
建议新手先兼职试试。别急着买车。租短期车更稳妥。有些华人租车行专做Uber生意。但小心隐藏费用。
强烈建议买商业保险。普通车险出事不赔。华人社区有专门的保险代理。找老司机问问。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现在Uber司机越来越难做。平台抽成涨到25%。巨鲸(大户)司机都在转行。新人入行要三思。
要是真想搞点副业。不如学学怎么用DeFi理财。把赚的钱拿去挖矿。至少比整天跑车强。当然这得懂点区块链知识。下期我讲讲这个。
美国华人Uber司机实际月收入是多少?真实数据与网络传言差距有多大?
网上有人晒月入9万人民币。
这听起来很诱人。
但实际情况差很多。
多数华人司机月收入在3000-4500美元之间。
这还没扣除油费和保养费。
每天干12小时,每周工作6天。
真正载客时间其实不到70%。
空驶时间长,收入自然减少。
你看洛杉矶有些司机收入高。
但这种例子很少见。
大部分司机年收入在3-4.4万美元。
2020年后加州政策变了。
时薪从25美元降到6.2美元。
说白了,高收入帖子多是吸引眼球。
真实收入要打七折。
为什么网络上流传的"月入过万"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主要影响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平台经常搞冲单奖励活动。
新手容易被奖金吸引。
但基础单价可能悄悄降低。
比如波士顿有司机反映。
接单量增加30%,每英里收入反而下降。
所以表面收入高,实际没那么多。
车辆成本是个大头。
油费、保险、维修都要司机承担。
燃油车每英里油费约0.15美元。
电动车充电费更高,要0.22美元。
商业保险比私家车贵3倍。
还有加州新规要求换电动车。
这对华人司机是新负担。
话说回来,工作时间也影响收入。
每天干8小时和12小时差别很大。
很多人撑不住长时间工作。
说白了这就是个体力活。
华人司机在美国开Uber面临哪些独特挑战?为什么华人司机比例较高?
华人司机要面对语言障碍。
英语不好影响接单体验。
有些乘客投诉沟通困难。
还要担心晚上安全问题。
美国有些地方枪击事件多。
司机经过事发地很危险。
其实呢,医疗保险也是问题。
自己买基础险每月要300美元。
生病了医院账单不会打折。
为什么华人司机比例高?
美国本地人平均每周工作38小时。
开Uber要每周70小时以上。
本地人很少愿意这么拼。
老墨更喜欢现金工作。
可以偷税漏税,还能拿福利。
开Uber收入直通国税局。
福利可能被取消。
华人从小吃苦耐劳习惯强。
每周干72小时对他们来说还好。
但也不是所有华人都干这行。
高学历的华人多在办公室工作。
只有部分低学历华人选择开Uber。
话说回来,这行收入不稳定。
干久了容易腰椎间盘突出。
老司机都劝新手先算好经济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