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供应量真的不重要吗?
最近看到有人说比特币供应量不重要。说实话我刚看到这观点时差点笑出声。作为踩过无数坑的老韭菜,我得说这话有点扯了。
比特币2100万上限是它最核心特性之一。你看黄金为什么值钱?因为稀缺啊。比特币也是这个逻辑。总量固定这点让它跟法币完全不同。
但话说回来。确实有人觉得供应量不重要。理由是流通量才关键。毕竟现在已有1900多万枚挖出来了。剩下的要到2140年才挖完。
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不懂这个栽跟头。去年有个粉丝问我能不能买"无限量"的山寨币。说白了就是被FUD带偏了。结果买了个空气币直接rekt。
供应量影响价格的逻辑链
巨鲸们可不是傻子。他们买比特币就是因为总量固定。通胀环境下,稀缺资产永远吃香。
不过呢。光看供应量也不行。去年减半行情就证明了这点。很多人以为减半=暴涨。结果市场反应平平。为啥?因为流动性更重要。
gas war时期你就能看出来。当所有人都挤着交易。gas费高到离谱。这时候供应量再少也没用。交易体验太差。
其实呢。市场更关注的是"有效供应量"。就是真正流通的部分。交易所里的币、长期持币的HODLer手里的,这些才算数。
新手最容易踩的坑
我帮粉丝处理过太多KYC问题。很多人注册交易所就为了买币。但连基本概念都不清楚。
有人问我:"比特币挖完了怎么办?"。其实这问题本身就暴露了误区。2100万上限是设计好的。挖完反而证明系统可靠。
还有人说以太坊供应量没上限所以更好。这逻辑太天真。ETH2.0后通胀率已经很低了。但跟BTC的绝对通缩还是两码事。
令我担忧的是。现在有些项目故意模糊供应概念。发币时说"总量无限"。结果搞出各种销毁机制。这不就是换汤不换药嘛。
真正该关注什么
说白了。供应量只是因素之一。我建议新手看这几个点:
链上活跃地址数。这才是真实需求指标。如果地址猛增但价格不涨。可能是巨鲸在囤货。
交易所净流入流出。大额转出往往预示行情要变。去年11月就有这信号。
网络哈希率。算力稳定说明矿工有信心。别被短期波动带节奏。
我自己的经验是。别死磕供应量数据。要结合市场情绪看。恐慌贪婪指数现在70多。明显过热了。
有趣的是。很多老手现在更关注ETF资金流。毕竟机构入场才是大行情关键。散户还在纠结供应量时。大资金已经布局完了。
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我写文章经常强调。别被表面数据忽悠。去年有项目吹嘘"通缩模型"。结果团队偷偷预留了50%代币。等解锁就砸盘。
所以啊。与其纠结供应量重不重要。不如做好这三件事:
第一。查清楚项目代币经济学。白皮书要看懂。别被花里胡哨的图表骗。
第二。设置止损线。我见过太多人死扛到底。最后钱包归零。
第三。冷钱包存币。别把所有币放交易所。去年有平台跑路。用户血本无归。
说真的。加密货币这行最怕半瓶水晃荡。建议新手先搞懂基础再操作。我早期就犯过错误。把私钥存在手机备忘录。差点rekt。
最后提醒下。现在市场FUD很多。看到"供应量不重要"这种标题党要冷静。关键还是自己做功课。毕竟真金白银的事。
比特币的实际供应量与理论供应量有何差异?
比特币理论供应上限是2100万枚。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但实际情况不太一样。
Chainalysis研究显示。
实际流通的比特币少了很多。
大约有五分之一的比特币失踪了。
算下来差不多340万枚。
这些比特币去哪了呢?
很多是因为钱包丢失。
早期矿工丢弃了硬盘。
没做任何备份。
还有交易所跑路。
用户资金跟着消失。
这些比特币基本找不回来了。
恢复成功率只有30%左右。
所以实际能用的比特币。
比理论值少了不少。
为什么有人认为比特币的稀缺性在市场下跌时不重要?
经济学家Peter Schiff说过这话。
他说比特币确实稀缺。
但在市场下跌时这不重要。
为什么呢?
市场上有太多其他加密货币。
现在有21000多种竞争者。
这些币种都在抢市场份额。
比特币主导地位已经降到38.1%。
这是2018年6月以来最低。
市场情绪差的时候。
投资者更关注短期表现。
稀缺性是长期价值支撑。
但熊市里没人关心这个。
投资者只想知道。
价格什么时候能涨回去。
你说稀缺性有什么用?
所以Schiff说这时候不重要。
比特币供应量与价格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关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争议的。
有人觉得供应量决定价格。
毕竟物以稀为贵嘛。
但实际情况复杂多了。
知识库里也说了。
比特币价格是否与供应量相关。
目前还不好说。
市场情绪影响可能更大。
看看最近的数据。
币安未平仓合约达到137亿美元。
价格和杠杆同步上涨。
这说明投机情绪很浓。
供应量固定不变。
但价格波动很大。
黄金就不一样了。
金价上涨会刺激更多开采。
供应量会跟着变。
比特币完全没这回事。
程序早就定好了产量。
不管价格高低。
挖矿速度都不会变。
所以说供应量和价格。
关系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