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我是老王。搞区块链分析七年了。今天聊聊摩根大通那个大新闻。
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我一点都不意外。但还是挺激动的。传统金融巨头终于下场玩真的了。
啥是代币化交易
代币化交易就是把传统资产变成链上代币。比如债券股票啥的。放到区块链上跑。摩根大通这次搞的就是这个。
我之前写过。传统银行一直偷偷摸摸研究区块链。现在终于敢公开搞事情了。
摩根大通用他们自研的JPM Coin做了这笔交易。对象是某大型跨国企业。具体细节没完全公开。但业内都在刷屏。
说白了。这就是传统金融和加密世界的第一次正式牵手。以前都是偷偷摸摸。现在光明正大了。
这笔交易有啥特别
最大的亮点是用了私有链和公有链结合的方式。以前银行都躲着公链走。怕监管找麻烦。
但这次不一样。摩根大通直接上了以太坊测试网。虽然只是测试环境。但意义重大。
我记得去年有个同行跟我说。银行根本不会碰公链。现在打脸了吧。形势比人强啊。
有意思的是。他们用的还是自己的Onyx系统。这玩意儿我研究过。就是个企业级区块链平台。
交易金额没公开。但业内估计不小。反正够让其他银行眼红的。
对普通投资者意味着啥
说实话。短期内没啥直接影响。但长期看。这是个大趋势。
以后你买的基金可能就包含代币化资产了。不用你自己去交易所抢破头皮。
我看到有人问。是不是要赶紧买JPM Coin。别傻了。这玩意儿不是给你炒的。是银行间结算用的。
真正受益的是机构投资者。他们能更快更便宜地交易资产。说白了就是银行赚更多。
但长期看。这类资产会越来越多流入普通市场。到时候选择更多。手续费可能也更低。
传统银行为啥现在下场
说白了就是被逼的。DeFi发展太快。银行再不下场要丢饭碗了。
去年我就写过。银行再不行动就晚了。现在看他们终于急了。
摩根大通这步棋走得很聪明。既满足了监管要求。又搭上了区块链快车。
有人觉得银行就是来割韭菜的。我倒不这么看。他们确实带来了合规性和稳定性。
但问题也不少。比如跨链互操作性还是个大坑。不同银行系统怎么打通。头疼。
还有监管态度还是模棱两可。今天支持明天打压。银行也得小心行事。
未来会怎样
我看啊。这只是一个开始。高盛、花旗都在搞类似的东西。就差官宣了。
有意思的是。传统银行和加密原生项目可能会从竞争变成合作。毕竟大家都想赚钱。
但普通用户别太激动。这种高级玩法离咱们还远。先管好自己的交易所账户吧。
我见过太多人。看到大新闻就all in。结果被gas war整得欲仙欲死。
话说回来。这对行业是好事。越多传统机构进来。市场越规范。咱们也能少踩点坑。
不过还是要提醒。别看到银行入场就以为稳了。FUD还是会来。巨鲸照样能让你rekt。
最后说一句。作为老韭菜。看到传统金融和加密世界融合。还是挺欣慰的。虽然路还长。但总算起步了。
各位看官。你们觉得银行入场是福是祸?欢迎评论区唠唠。我每天都看。有问必答。
摩根大通完成的首笔代币化国债交易具体是什么?
摩根大通在2025年5月做了这笔交易。
交易在ONDO公共区块链上完成。
代币化的是美国国债。
真实资金在内部账户间转移。
Chainlink和Ondo Finance提供了支持。
Chainlink的协议连接了私有链和公链。
之前摩根大通只用私有链Onyx。
这次是首次在公链结算真实交易。
你看,这代表传统银行开始用公链了。
说白了,就是银行在尝试新技术。
交易不是测试性质。
而是真正的商业操作。
官方强调这是多年规划的结果。
为什么摩根大通要推进资产代币化?
主要想提高交易效率。
代币化能实现近乎即时的结算。
传统结算要花好几天时间。
中间环节也能减少。
交割风险会降低。
他们推出了JPMD项目。
这是类稳定币的存款代币。
提供24小时结算服务。
还能给持有者支付利息。
其实呢,资金流转更方便了。
但摩根大通自己报告说市场很小。
RWA总量只有250亿美元。
话说回来,他们还在积极推进。
可能看到了长期潜力。
美国通过了稳定币立法。
监管环境正在改善。
说白了,银行不想错过机会。
代币化交易对传统金融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
结算速度会大大提升。
传统结算要好几天。
代币化几乎是实时的。
交易成本可能降低。
中间环节减少了。
交割风险也会下降。
但监管问题还不少。
各国法律标准不统一。
智能合约的信任度不够高。
摩根大通报告提到了这些障碍。
目前投资者还没看到必要性。
很少有人转到代币化存款。
话说回来,趋势已经在形成。
美国众议院要搞加密立法周。
可能出台新法规。
以太坊技术也在进步。
目标是每秒处理千万笔交易。
说白了,影响会逐步显现。
但不会一夜之间改变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