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当然有数字货币,而且种类比你想象的多
这个问题我经常被粉丝问到。说白了,国外不仅有数字货币,而且比我们接触的还要丰富。很多人以为数字货币是中国特有,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你看,数字货币分两大类:加密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CBDC)。国外这两类都有,而且发展得比我们早得多。
比特币2009年就在国外诞生了。现在全球市值前10的加密货币,9个都是国外项目。以太坊、Solana、Cardano这些,都是美国或欧洲团队搞出来的。
国外普通人用加密货币很普遍。美国有Coinbase,欧洲有Kraken,这些交易所都合法运营。我去年去旧金山,连街边卖热狗的小摊都收比特币。
主要国家CBDC进展,美国落后了
各国央行都在搞自己的数字货币。美国虽然起步晚,但数字美元项目已经在测试。美联储去年说要加速推进,因为担心被中国数字人民币甩太远。
欧洲央行进度快多了。数字欧元去年进入实验阶段,预计2025年能用上。日本也在测试数字日元,计划2026年正式推出。
有趣的是,尼日利亚、巴哈马这些小国反而走在前面。尼日利亚eNaira 2021年就上线了,是全球第一个正式运行的CBDC。
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国会还在为数字美元吵个不停。共和党担心隐私问题,民主党怕影响银行体系。所以到现在数字美元还没影子。
加密货币在国外怎么用?场景超乎想象
国外加密货币应用场景比我们丰富多了。美国有上万家商户接受比特币支付,包括特斯拉、微软这些大公司。
有些国家甚至用加密货币避税。萨尔瓦多2021年就把比特币定为法定货币。当地人买披萨、付电费都能用比特币。
巨鲸们在国外玩得更花。美国有加密货币信用卡,消费自动换算成USDC。欧洲有些酒吧用NFT当门票,持有特定NFT能打折。
不过FUD也多。去年硅谷银行倒闭时,很多美国用户发现加密货币钱包里的钱取不出来。gas war经常发生,以太坊网络一拥堵,转账费能到50美元。
新手要注意这些坑
我在国外交易所踩过不少坑。KYC审核被拒是常事,特别是中国用户。Binance.US和主站功能差很多,很多人注册错平台。
钱包安全问题更严重。去年有朋友在Metamask误操作,把ETH转错链,20万美金直接rekt。国外监管严,交易所动不动就封号。
说白了,国外数字货币市场虽然成熟,但风险一点不少。新手别光看别人赚钱,先搞懂规则。我建议从小额开始,别一上来就梭哈。
重点记住:国外数字货币市场更开放,但监管也在收紧。2024年美国SEC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很关键,可能影响全球市场走势。
最后提醒大家,投资有风险。看到"稳赚不赔"的项目,八成是骗局。我写过很多防坑指南,需要的可以看我主页合集。有问题随时问我,别自己瞎操作。
目前哪些国家已经正式推出数字货币?
国外确实有不少国家推出了数字货币。
你看,截至2025年,正式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挺多的。
中国推出了数字人民币(e-CNY),已在多地试点。
尼日利亚2021年上线了e奈拉,是非洲第一个CBDC。
马绍尔群岛2018年就发行了Sovereign(SOV)。
委内瑞拉也搞了个石油币(Petro),不过国际认可度不高。
突尼斯2015年推出eDinar,塞内加尔2016年有eCFA。
巴哈马的SAND Dollar已经正式运行。
瑞典的电子克朗还在测试,没完全推出呢。
其实呢,全球有11个国家进入试点阶段。
欧盟、韩国等28国在技术验证中。
美国、日本等35国还在观望研究。
国外央行数字货币和私人数字货币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问得好,两种数字货币差别挺大的。
央行数字货币也叫CBDC,是国家央行发行的。
它代表国家信用,属于法定货币的一种形式。
比如中国的数字人民币、瑞典的电子克朗都是CBDC。
私人数字货币是由企业或个人发行的。
比特币、以太坊这些都属于私人数字货币。
它们不代表中央银行债权,没有国家信用背书。
说白了,CBDC是官方认可的"钱"。
私人数字货币更像是投资品或支付工具。
2018年G20把私人数字货币定义为资产而非货币。
所以各国对它们的监管态度差别很大。
各国发展数字货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各国推数字货币原因各不相同。
中国早在2014年就开始研究数字人民币了。
主要是想提升支付效率,加强金融监管。
尼日利亚搞e奈拉是为了提高金融包容性。
让没银行账户的人也能用上电子支付。
瑞典因为现金使用率太低才开发电子克朗。
批发型CBDC能实现24小时实时结算。
减少跨境支付成本,降低结算风险。
还有部分国家想应对私人数字货币的挑战。
你看,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发展太快了。
各国央行不得不加快CBDC研发步伐。
其实呢,新兴国家推进CBDC的积极性更高。
发达国家反而比较谨慎,还在研究阶段。
话说回来,数字货币确实在重塑全球金融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