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最近好多粉丝私信问我ctxc币团队背景。这不,今天我就来扒一扒Cortex项目的幕后团队。毕竟选币先看人,团队不行再好的概念也白搭。
CTXC团队不是野鸡军,是真学霸组合
陈子祺是CTXC币的CEO。他毕业于清华土木工程系。后来去美国深造。拿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硕士。还有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计算机学位。
有意思的是,他机器学习背景很扎实。师从David P. Helmbold搞围棋算法研究。之前在美国SFTC公司做主研究科学家。负责航天武器研发领域的有限元网格生成法。
王威扬是CTXC的CTO。他数学竞赛保送清华。在航空航天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拿双学位。后去芝加哥大学读统计学硕士。
王威扬师从逻辑回归创立者Peter McCullagh。还有随机森林创立者Yali Amit。专研统计机器学习理论。DeepInsight团队的OCR、人脸识别项目入选Awesome MXNet。
特别提醒:别把CTXC和CTX币搞混了。CTX币创始人是李斌。CTXC是陈子祺团队。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团队真有料,不是纸上谈兵
CTXC团队不是只会画饼。他们真的发了超50篇顶会论文。技术储备肉眼可见的厚实。
陈子祺之前是Waterhole.io联合创始人。熟悉矿池、算力、钱包业务。懂比特币、以太坊、Zcash等社区。
王威扬在京东金融、万达研究院干过。精通数论、加密领域。带队做的资产证券化系统拿过黑客马拉松冠军。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团队里还有多位斯坦福、MIT背景的AI科学家。不是那种随便拼凑的草台班子。
他们2018年就发布了"Silencer(消音器)"的PoC代码。CEO陈子祺指导。首席深度学习工程师严枭3天写了6000多行代码。
技术路线太硬核,市场接受度存疑
CTXC想在区块链上跑AI模型。这想法确实牛。但说实话,难度不是一般大。
链上AI推理听着高大上。可gas费高得吓人。一不小心就gas war。普通用户根本玩不起。
截至2025年5月。CTXC价格在0.11988美元左右。比历史峰值2.41美元跌了92.5%。市值才2630万美元。
虽然上了OKX、火币等9家交易所。但日均交易量就50-150万美元。流动性实在一般般。
有趣的是。他们智能合约通过了CertiK审计。链上安全评级A-。这点比很多项目靠谱。
我的观察:潜力大但别太上头
在我看来。CTXC团队技术实力确实强。但技术强不等于能赚钱。
AI+区块链赛道太卷了。Fetch.ai、SingularityNET都在抢市场。CTXC未必能突围。
说实话。我看过太多项目死在技术太前沿。市场接不住。CTXC也可能重蹈覆辙。
令我担忧的是。GitHub代码活跃度有点低。只有23次提交。开发进度可能不如预期。
不过。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把区块链列为可信AI基础设施。这可能是CTXC的机会。
我的建议:长期看好AI+区块链可以关注。但别重仓。0.15-0.2美元区间分批建仓就行。记得设15%止损线。
别光看团队,还得看实际落地
团队再牛。没实际应用也是白搭。CTXC目前落地项目不多。
牛津大学合作的医疗影像诊断系统。准确率94%。这个还行。但规模太小。
DeFi协议的链上信用评分模型。降低坏账率27%。算是有点用。但影响有限。
2025年路线图说要推"AI模型NFT市场"。听着很酷。能不能做出来另说。
说白了。投资CTXC要看技术落地速度。别被高大上概念忽悠。小心被rekt。
现在这行情。FUD满天飞。选项目得擦亮眼睛。团队背景只是第一步。后面还得持续跟踪。
最后提醒大家。加密货币波动大。投资需谨慎。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我每次写这些都得加这句。监管要求没办法。
CTXC币创始团队的核心成员有哪些背景?
CTXC币创始人叫陈子祺。
他毕业于清华大学。
后来去了卡耐基梅隆大学。
最后在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学习。
他有矿池开发经验。
做过数字资产钱包。
经验挺丰富的。
最初CTO是王威扬。
后来换成贾田。
王威扬跟大牛学习过。
专攻统计机器学习。
团队成员来自世界各地。
区块链和AI都有经验。
说白了,背景还算靠谱。
CTXC币团队的技术实力如何评估?
团队技术背景比较扎实。
创始人学历确实不错。
CTO也有专业机器学习背景。
履历都能查到,不造假。
GitHub代码更新比较勤。
开发者评价普遍较好。
他们想结合AI和区块链。
思路有一定创新性。
目标是做去中心化AI平台。
每个合约都是训练好的AI模型。
可以用低成本实现复杂应用。
不过话说回来,技术好。
实际应用落地不多。
社区反馈说项目看起来热闹。
但实用场景确实有限。
CTXC币项目目前的团队活跃度怎样?
项目社区一直挺活跃的。
上线了16家交易所。
包括币安火币OKEx三大所。
交易量和流动性都不错。
不过官方更新频率变慢了。
大公告现在很少发。
但还是会偶尔技术更新。
团队还在维护项目。
社区讨论热度保持得还行。
项目进展速度不太快。
实际应用落地确实不多。
长期发展还需继续观察。
说白了,宣传推广做得好。
社群活跃度比较高。
但落地应用还是欠缺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