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pt币发行量揭秘:新手必看的5大真相

作者: 区块链-小张 2025-08-22

prompt币发行量揭秘:新手必看的5大真相

prompt币到底发行了多少?

最近好多粉丝私信问我prompt币发行量。说实话这问题有点坑。因为根本就没有官方叫"prompt币"的项目。可能大家搞混了。我看有人把AI相关的代币都叫prompt币。

查了下资料。发现有三个可能:一是Prompt Network的PROMPT代币。二是最近火的AI项目附带的代币。三是新手把prompt engineering和币搞混了。

我觉得大多数人问的是Prompt Network。这项目2020年上线。主网在以太坊上。总量10亿枚。但实际流通才2亿出头。早期投资人锁仓了好大一部分。

有趣的是。很多新人以为看到"prompt"就以为是同一个项目。其实市场上叫这名字的代币好几个。有些小项目故意蹭热点。搞得新手特别容易踩坑。

prompt币发行量揭秘:新手必看的5大真相

为什么发行量数据总对不上?

我刚入行时也纳闷。为什么同一个币在不同平台显示发行量不一样。后来才知道这里面水很深。交易所显示的数据经常不准。有些平台把锁仓代币也算进流通量。

比如PROMPT代币。官网说总量10亿。但CoinGecko显示流通量只有2.1亿。而CoinMarketCap又说是2.3亿。差这0.2亿可不是小数目。

令人担忧的是。很多韭菜就因为没看清数据。以为买到便宜币。结果发现流通量被夸大。价格根本上不去。我见过有人因此亏了八成。

说白了。发行量分好几种:总发行量、流通量、质押量、锁仓量。新手经常把总发行量当流通量看。这习惯得改。

prompt币发行量揭秘:新手必看的5大真相

怎么看真实的发行量数据?

教大家个简单办法。别光看交易所数据。直接去项目官网查白皮书。再找区块链浏览器验证。比如Etherscan上搜合约地址。一眼就能看出真实情况。

我之前就踩过坑。有次看数据说某币流通量3亿。结果上链一查才1.5亿。剩下全是假数据。差点就重仓了。现在想想还后怕。

其实呢。判断项目靠不靠谱。不能只看发行量。要看解锁计划。看团队持仓。看社区分配。这些比单纯看数字重要多了。

有个实用技巧。去Dextools或者BscScan这类工具。输入合约地址。能实时看到大户持仓变化。比看二手数据靠谱多了。

巨鲸控盘的危险信号

最近观察到个现象。很多AI概念币的前十大钱包持有量超过50%。这很危险。一旦巨鲸跑路。散户全得rekt。

我在OKX上见过有人因为这个亏惨了。看着K线不错就冲进去。结果突然闪崩。一问才知道是大户撤池子了。

Gas war期间更要小心。发行量少的币容易被操纵。尤其那些总量就几千万的。可能几个大户就能拉盘砸盘。

所以新手记住。别光看发行量数字。要看分布情况。均匀的比集中的安全。我一般会避开前五大持仓超30%的项目。

给新手的实在建议

说了这么多。给点实在的建议。买币前先搞清是不是正规项目。查官网查合约。别被中文名忽悠了。

建议从小金额开始试水。等摸清项目底细再加仓。我见过太多人all in"潜力币"最后归零的。

其实呢。与其纠结发行量。不如关注实际用例。有没有真实用户。有没有落地场景。这些比发行量数字重要一百倍。

最后提醒下。现在FUD特别多。各种"内幕消息"满天飞。别轻信群里发的所谓数据。自己动手查最靠谱。

对了。注册交易所记得开双重验证。我之前就因KYC被卡了三天。差点错过行情。这些小细节往往最要命。

说白了。投资加密货币就像走钢丝。既要胆子大。也得脑子清醒。希望这篇能帮大家少踩点坑。有问题随时来问。我尽力解答。

PROMPT币的总发行量是多少?

根据公开资料,PROMPT币总供应量是10亿枚。

其实呢,这是Wayfinder项目的原生代币。

话说回来,官方明确写了"1,000,000,000枚"。

但要注意,目前PROMPT还没正式上线。

你看,文档里说具体细节可能随时调整。

说白了,现在看到的总量只是计划值。

投资前最好盯紧官方公告更新。

PROMPT币的分配结构是怎样的?

PROMPT币分三块分配,很透明。

40%给了合作伙伴和生态持有者。

这部分约4亿枚,用来激励早期建设者。

话说回来,25.49%通过私募卖给机构。

这部分约2.549亿枚,属于早期投资者。

剩下的归基金会运营和市场推广用。

其实呢,这种分配偏向长期生态发展。

但文档提醒过,实际比例可能微调。

说白了,大部分币都锁在长期规划里。

投资PROMPT币有哪些风险需要注意?

投资PROMPT币得先看清风险点。

市场波动风险排第一位。

你看,文档提到价格容易受政策影响。

合约交易风险特别高。

话说回来,有数据显示单小时爆仓量很大。

另外,同类项目竞争压力不小。

说白了,其他AI创作平台可能抢用户。

其实呢,项目还没正式发行,炒作风险高。

所以建议等官方消息再做决定。

盯紧技术进展比盲目投资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