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图书馆停电30秒”的故事吗?几年前红遍网络的

真实故事,最近再次冲上热搜,引发巨大争议。
可能有些朋友没看过。我简单看一下故事:
一个女生某天晚上看到男朋友的师妹,给他发了一条微信。
她翻了翻聊天记录,发现过去整整一年,他们每天都在聊天。
真正让她害怕的是聊天的时间节点。
原来我男朋友每次跟她说 “我很忙”
都是在跟师妹分享日常生活,讲笑话。
让她觉得最恶心的一件事:
在她最后一个生日愿望的30秒里,她男朋友分心玩手机。
原来学姐给他发消息说: "图书馆突然停电了,我好害怕0.0。"
看到这里,女孩们彻底崩溃了。
因为她还清楚地记得,在她闭上眼睛,希望他们能永远在一起的那30秒里,她是多么真诚地希望他健康平安...
她无法想象,在那30秒里,男朋友是因为图书馆停电而担心师妹,还是希望每年都能陪她过生日。
在她的叙述中,这个男生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平时对她也很好。他们八年的爱情一直都很顺利很甜蜜。
甚至在她快要分手的时候,连她父母都觉得:
"只是聊天而已,没有出轨。为什么?"
但是最后,尽管她很痛苦,她还是坚定的选择了分手。
因为她清楚地意识到:
“我们默认了这么多年的感情原则和底线,他却悄悄抹去甚至出轨了。"
看完这个故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她的选择是理性的,正确的。
但也有人认为她是“小题大做”,完全没有分手的必要。
今天,我想和你认真谈谈。现代爱情中的一个争议话题:
"感情出轨 "后的关系,是否值得继续?
为什么一个关于感情出轨的故事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可能有三个原因。
(1)是“情感出轨”,这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情感创伤
ta在亲密关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埋在心里很久,无处诉说。当
看到这个故事,结痂的伤疤再次被揭开,才发现伤痛一直都在。
有些人会后悔自己没有像这个女生一样勇敢的分手,而是选择了原谅,导致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陷入 "反刍思考"
,痛苦的场景、回忆、感受一次次的出来折磨自己。
(2) "感情出轨 "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很多人对亲密关系的期待
让人特别气愤的是,一个人长时间保持暧昧,知道自己的另一半会介意,知道暧昧对象的意图,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这是最伤人的地方。
ta打破了亲密关系中最基本的原则:定义底线,保持边界。
长期以来,我们渴望建立的亲密关系是相互忠诚。
忠诚是将自己的情感和精力只投入到自己的伴侣身上,并坚定地保持这种专一性,有意识地与关系中涉及的其他人保持界限。
“感情出轨”无疑摧毁了很多人对亲密关系的期待:
我尽力和ta保持一段轨迹,ta却二话不说就出轨了
。
(3)“感情出轨”击中了大家的“对现代爱情的恐慌”这可能是最本质的原因。
复旦大学的沈奕斐教授在做爱情研究的时候发现:
“现代爱情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你永远不知道对方是否爱我一个人。
我不知道对方现在是否爱我,这种不确定性会一直存在。"
这种不确定性给人们带来 焦虑和不安全感
无论他们是否处于亲密关系中。
就像故事里的那对男女。在看似相爱相匹配的完美爱情下,一方在精神上悄悄“背叛”了另一方。
那么多人看完都不敢相信爱情。
“感情出轨”争议极大,大概是因为:我们很难界定“感情出轨”的标准。
经常和异性朋友聊天。那是感情出轨吗?
直呼异性小名。是感情出轨吗?
和异性单独吃饭看电影,是感情出轨吗?每个人对亲密关系中的“越界”都有不同的定义。
但是一旦发现对手越线,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那么如何判断伴侣是否有感情出轨的迹象呢?
《复旦沈奕斐社会学爱情思维教程》说:
当我们形成亲密关系时,就意味着我们与其他朋友不同。
有“三个优先”。
(1)时间和注意力的优先性
的意思是,在所有人当中, 我们的注意力和时间最应该花在伴侣身上。
如果对方告诉你他很忙,没时间陪你,但他愿意花时间和另一个人聊天吃饭...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个人在情感上倾向于与他人建立深厚关系的标志,是一种精神上的背离。
如果你发现,除了客观因素,你的另一半和你在一起的时间在减少,他的注意力完全不在你身上,甚至逐渐疏远你,对方可能真的有感情出轨的可能。
(2)精力优先
也就是说, 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伴侣身上,而不是其他人身上。
这可以从你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线索。比如:
和你分享了日常生活,却和别人分享了;
我经常和另一个异性聊天,倾诉我的烦恼,但是你问ta却不说...
在心理学上,如果一个人在情感上开始向他人寻求更多的支持、安慰和理解,可能意味着ta正在把亲密的情感关系转移给别人。
这种行为可能被认为是情感出轨的一种形式。
(3)重要性排名
在重要性排名中,合作伙伴应该排在第一位。
ta的需求应该排在其他朋友之前。
比如当你的伴侣有困难的时候,你应该先去帮助TA;
当你的伴侣心情不好的时候,你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ta开心,而不是先考虑别人。
我想起了一个经典的故事:
我老公上班问老婆红糖颗粒在哪里?
妻子奇怪地问,“你喝这个吗?"
他回答说: "我的同事今天来例假了。"
老婆一听就炸了:
"你知道我的月经什么时候来吗?我来例假的时候你去哪了?"
老公觉得老婆不讲道理: "不要只关心同事对吧?"
,他们大吵了一架,甚至差点离婚。
所以当你发现伴侣的三个重点已经转移到别人身上时,你就要注意了。
如果你无法做出判断,也可以试着问问自己:
TA和这个人的关系有没有影响到你们的关系?
如果是这样,也许是时候和你的伴侣认真谈谈了。
作家亨利·克劳德说过:
“判断过线的最好方法就是你的行为是否伤害了你的另一半。 "
虽然影响一个人情感出轨的因素有很多,但还是有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以下四类人更容易出轨。
(1)没有边界感的人可能更容易出轨
两个人在一起,意味着
双方在“与异性交往边界”上签订了一份隐形合同,需要共同遵守。
但矛盾的是,
的这份合同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模棱两可的,没有绝对的对错。
所以那些没有自制力和责任感的人,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越线。
俗话说:
"过线的人永远不会觉得自己过线了,因为受伤的是别人。 "
(2)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可能更容易出轨
这样的人很难从内心深处对自己有一个好的评价,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的低自尊使他们极度依赖外界的评价和认可来获得价值感。
当ta无法从伴侣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认同时,她会去寻求。
就像《无非三十》里的徐焕山。他没有从妻子那里得到他想要的认可,却觉得被第三者林悠悠看得起,崇拜,于是出轨了。
(3)不安全依恋可能更容易出轨
有学者在依恋研究中证实,
不安全依恋个体的出轨率会高于安全依恋
(whi
这类人最典型的两个特征是高度焦虑、遗弃和高度回避亲密关系。
虽然他们渴望与他人亲密,但他们总是怀疑和害怕另一半不想达到同样的亲密。
所以他们往往比较胆小多愁善感,在感情中容易放弃承诺。
相反, 如果伴侣双方都认真坦诚,出轨的风险就会显著降低
(Schimit,2004)。
(4)曾经出轨的人可能更容易出轨
心理学研究表明,曾经出轨的人将来更容易再次出轨。
因为他们更容易建立 “不忠行为模式”
:
出轨一次会为个人建立一个不忠的模式,在类似情况下更容易重复。
当一个人出轨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再出轨是可以接受的。
俗话说, “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不仅如此,魏泽学者指出,与父母从未出轨的人相比,父母曾在
年出轨的个人,出轨率可能会翻一番。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在审视别人的情感问题时,最有可能的说法是:
,你还在等什么?不管怎样,这是一个爱情大脑!
一旦你出事,你会发现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分手与否,没有对错。
你需要考虑的是, 如何减少对自己的伤害,尽量恢复日常生活秩序
。
这里有两个建议我想和你分享:
首先,如果你选择继续这段感情,你需要和你的伴侣“重建信任”。
重建信任是基于双方的共识。
这需要双方共同参与,对恢复关系有共同的期待,并愿意为此努力。
首先你需要公开的和ta表明你在这次事件中的真实感受,伤害和对未来的担忧。
双方真诚地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重建信任的关键是“接纳”。
你需要放下心中的伤害,愿意接受对方再次走进你的内心。
而最忌讳的就是一有矛盾就“翻旧账”。
只有真正把心里的事翻过来,合理的宣泄负面情绪,拥抱受伤的自己,才能让自己走出阴霾,创造新的可能。
最后,你需要明确自己的原则,设定边界。
沈奕斐教授认为:
亲密关系中的边界感需要两个人不断的磨合和协商/strong> .199299899994 比如你觉得大半夜和异性聊天有问题,而另一半没有。 或者ta觉得和异性单独看电影是个问题,但你不这么认为。 这需要你重新理解对方的底线,重新设定界限。 第二,如果你选择离开这段感情,除了疗伤,你还可以相信爱情。 背叛者容易认为伴侣的不忠是自己的原因,进而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 首先,你需要停止攻击自己,重建自我价值感。 你要知道,有过错的是对方,你才是受害者。 你的自我价值不是由这段关系决定的。 你的人生不会因为这段感情的结束而结束。 其次,你可以相信这段感情是有价值的,给自己找一个成长的地方。 比如: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更好的和伴侣沟通,更明确自己想要的婚姻关系..................................................................................................................................... 最后,被背叛过的人还能继续相信爱情。 、被骗过的人容易不再相信爱情,不敢进入亲密关系。但事实上,这种“防风险逻辑”也会阻碍你重新获得快乐。 所以我希望你能建立一个“快乐逻辑”,敢于相信别人,相信爱情,相信美好。 因为只有相信美,才能遇见美,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 任何关系都要有边界感。 没有界限感,首先伤害的是爱自己的人。 正如第一个故事中的女孩所说,她也有同学,有聚会,有机会接触异性。 但是她爱他,所以她愿意克制自己。 脱口秀演员杨孟恩在节目中向女友求婚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有天生的好人,只有克制的文明人 "。 在微博里读到了一个很通俗的解读: 他在全国观众面前求婚,意味着他需要全社会的监督,他愿意为她做那个内敛的文明人。 我认为最好的关系应该是: 双方都明白与异性交往的边界,并自觉接受这种约束。 你和别人的边界越清晰,你和伴侣的边界就越融合。 最后, 祝大家在关系中都能自信,勇敢,做自己; 我也希望我们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彼此,愿意成为彼此的“唯一”伴侣。世界和我爱你。 作者:一个肉肉的 编辑:基恩,帝子 来源:unsplash,netw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