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女朋友买了小玩具,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就为了一个玩具,买还是不买?学会拒绝是关键

2023-03-27 22:24:25 婚恋情感 茜茜

带着自家的孩子在公园玩的时候,遇到同行的母亲,吐着苦水,一脸为难的表情。 前几天带着孩子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在家的时候说这次去超市只是购买生活用品,买不到玩具什么的。 孩子在家里约会很爽快。 结果到了商超,不再直奔玩具区了。

发现女朋友买了小玩具

凝视着遥控器上的小汽车,眼睛一眨不眨,告诉她自己想要这辆车,希望她给我买。 她告诉孩子家里已经有类似的遥控车了,再也买不到了。 而且自己也答应今天不买玩具。 但是孩子尽管如此,还是先哭了,意识到哭也没用,躺在地上洒水翻滚,包围在行人周围。

这位母亲说,在公共场合孩子当场洒水哭闹,或者看着行人周围和眼睛,就会觉得自己是母亲。 当时场面多么尴尬,迫于当时的情况,不得不向孩子妥协并答应了他的购买要求。 只有孩子别再吵了,赶紧离开这尴尬的场景。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很常见,对于孩子的要求,如果父母没有第一时间去满足的话,孩子下意识的反应就是哭,发现哭不管用后,情绪就升级了;如上面的孩子一样,开始了撒泼不讲理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很多父母都会像上文的妈妈一样选择妥协。只有少数父母成功的拒绝了孩子的无理要求。

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哭喊

01面对无理的要求,父母学会拒绝,对孩子来讲才是最深远的爱

去年,母亲的拒绝信在网上爆发了。 契机是这位妈妈远在杭州工作的26岁儿子给他们打电话,要求他们夫妇在杭州买房。 为了说服他们列举了三个理由:

第一,周围的人买了房子;

第二,下次找女朋友、结婚也需要房子

第三,现在房价在上涨,买一套房投资也不亏。

对于儿子的要求,这位母亲觉得无法直接开口拒绝,于是选择写信拒绝。 信中说,从小到大,只要是儿子提出的要求,他们都会满意。

这次的拒绝是希望儿子理解。 自己终究会独立飞行。 父母只能是他的坚强后盾。 永远顶在前面,挡不住他的风雨。 我希望儿子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梦中。 毕竟他一个人面对着未知的未来。

这是一封拒绝的信,信中充满了父母对孩子最真挚、最深沉的爱。 希望孩子能独立面对生活中的风雨,让孩子亲手获得自己的需求,获得自己的幸福; 希望孩子能坦然、勇敢地面对未知的一切。

母亲的拒绝信,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孩子最深的爱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有“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要考虑她的长远。

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就是让孩子明白,父母的爱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不仅仅是溺爱,而是什么都给。 让孩子学会正确提出合理的要求。 如果没有合理的要求和说明,父母就不能满足他的期望。

同时,也想通过拒绝让孩子明白,在他人生的长河中,父母只能结伴而行。 有一天有一天在下一个路口停下脚步,剩下的路只能自己走,想要的东西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人生的岔路口,需要时时自己选择、前进,经历风雨彩虹的考验

02父母学会拒绝,孩子才能在抗挫的路上越走越远

看似拒绝和抗挫折力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还是有关联的。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认为不合理,拒绝满足。对于孩子来讲,他认为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只是父母与他的意见相左,所以父母拒绝。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个挫折。举个例子:孩子有天跟你说,妈妈,老师上课讲的课程我没有听懂,能不能买个学生平板电脑啊,这样放学后我也能用于复习和学习了。你认为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内容可以直接问老师啊,弄懂以后,可以通过课后的练习题加深和巩固知识,完全没有必要买这个平板,于是你拒绝了。对于孩子而言,你的拒绝在他看来就是一个挫折,他从心底认为这个非常的有必要,又再想了很多理由来说服你帮忙买这个平板,在你一次次的拒绝后,孩子也一次次的直面拒绝;这在无形中就锻炼了孩子的抗挫折力,以及思考力;因为他想要平板电脑,在每次拒绝后,他都会动脑去想说服的理由。

学会拒绝,能增强孩子的挫败感

记得很久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位妈妈分享的博客日记,主要是记录儿子上幼儿园的事情,有篇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有天幼儿园老师给博主打电话,说博主儿子在与其他小朋友组队上实验课时,被期望的队友拒绝组队,博主儿子倍感委屈,眼圈发红。老师发现后,就帮助博主儿子与队友进行调解,最终两个人还是组队完成了实验课。老师在电话中询问博主,是不是在生活中很少会拒绝孩子的要求?因为孩子在被小朋友拒绝后,认为是他自己做得不够好,长期下去不利于孩子人格的正常发展。希望博主能在生活中注意下养育细节,适当的拒绝能提升孩子的抗挫折力。博主在听完老师的电话后,反思了下生活中的细节,并仔细的考虑了老师的话,改变了养育方式。对儿子不合理的要求,进行了拒绝,刚开始孩子不习惯被拒绝,总是哭闹。次数多了以后,发现儿子在面对拒绝时,心态有了很大的转变;幼儿园老师在后期的家访电话中也验证了儿子的进步。对于挫折承受力(抗挫折能力),我国教育界在2006年6-8月份,随机选取了南京6所高校的570名本科生进行调研,收回问卷482份,通过调研数据结果发现,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与父母的养育方式相关。一味的溺爱、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需求,只会让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成负数;在孩子的养育过程,适当的拒绝却能锻炼孩子的抗挫折力。

毁掉孩子的正确方式,就是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拒绝孩子,才是让孩子茁壮成大的养料

爱孩子要学会恰当地拒绝孩子

03这样拒绝孩子,孩子的接受度才会高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的真实需求,重视孩子深层次的需求。孩子的有些需求是表面上的需求,对于这部分需求,可以选择拒绝。如:孩子看到别人手中的玩具,提出想要买一个。这其实就能很轻易的判断出他并不是非要不可,只是在当前状态下想要玩玩而已;这时父母就可以拒绝孩子的要求了。为了避免孩子的撒泼打滚,也可以让孩子与玩具的所有者进行沟通,两个人交换玩具玩一下。一般情况下,两个孩子都会同意进行交换玩具玩儿。这样,就很完美的解决了问题,即拒绝了孩子的要求,也让孩子玩到了想要玩的玩具,也避免了孩子撒泼的尴尬事件发生。再比如:有些孩子向父母提出种种要求,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于这类的要求,就需要我们父母引起重视,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用“可以”代替“不”。这是哈佛大学教育发展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改变想法的艺术》一书中总结的“对孩子说不”的五种积极方式之一。

用“可以”代替“不”来拒绝,孩子的接受度很高。

“不”应该是孩子最讨厌听到的一词,“不”代表了强烈的反对情绪,孩子对于情绪的感知是天生敏感的。在我们说“不”时,孩子感觉自己像是被拒之门外,心里倍感委屈,不理解爸爸妈妈为什么会拒绝自己,进而产生爸爸妈妈已经不爱自己了的想法。关于这点纽约市犹太家庭及儿童服务局首席心理学家布鲁斯·格莱朗博士也曾表示,听到父母说“不”时,一些孩子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会拒绝自己的要求。而“可以”却能让孩子消除委屈,同时也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尊重。具体怎么做呢?举个例子:快要吃午餐了,孩子非吵着要吃饼干,但是饼干吃多了,孩子肯定不会想要吃饭了,父母对于孩子要吃饼干的要求肯定是拒绝的,如果直接说不,孩子肯定接受不了;这时,就可以这样和孩子沟通。你可以跟孩子说:“可以吃饼干,不过要等到吃过午饭后才行。”孩子听到这话以后,肯定会乖乖吃饭,因为饭后就能吃到心心念念的饼干了。

频繁的对孩子说“不”是最不恰当的拒绝方式了,下次想对孩子说“不”时,不妨换成“可以”试试,说不定孩子会高兴的接受你的建议。

再者,可以制定孩子的愿望清单,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力。什么是延迟满足? 百度这样解释道: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开始的。研究人员从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延迟满足的本质就是自我控制力,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沃尔特·米歇尔教授持续跟进当年测试的孩子发现,当年成功延迟了自己欲望的孩子,在成年后不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远比没有延迟的孩子强,在学校时成绩比没有延迟的孩子平均高出210分,在35岁以后,当年不能等待的人有更高的体重指数,并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问题。

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力,等于训练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说明了什么是延迟满足,如何用愿望清单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呢?

孩子想要的东西有很多。 今天我想要芭比娃娃或者玩具车。 我希望你明天能看看别的类型的东西。 我们之前也说过,不能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

那就可以这样做,我们可以让孩子列个清单,让孩子将想要的玩具列出来。当然,孩子肯定会将他想要的全部写出来。这时,就需要引导孩子思考,留下他最想要的两个玩具填进愿望清单中。并告诉他可以在他生日的时候买给他,或是他学习成绩有进步、或是平时表现优异的时候作为奖励。这样,一来可以激励孩子奋发向上,也能锻炼孩子的延迟满足力;还能减少孩子买买买的无底洞需求。而孩子通过愿望清单,也能锻炼思考力、选择力,还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在孩子6岁之前,一定要对孩子说不。“要学会适当的拒绝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是有底线和原则的,这样,孩子在长大后也会成为有原则的人。另外,在你拒绝孩子后,不要害怕孩子闹;你的态度越坚决,孩子就不会闹了。因为孩子对情绪的感知是敏锐的,他能识别父母的情绪。只要我们拒绝的态度很坚决,他就明白哭闹是无用的,从此以后他不会再如此辛苦地与我们闹了。
声明:九心理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caozl@nbrj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