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搞投资得会算回报率?
投资不能只看赚了多少钱。你看那些老司机,人家都盯着回报率看。光说赚了5万块没用,你本金是多少?投了多久?这些不搞清楚,根本没法判断这笔投资到底行不行。
我刚入行那会儿就吃过亏。有个朋友跟我说他去年炒股赚了30%,牛得不行。结果一问才知道,他是用50万赚了15万。这收益率是高,但人家天天盯盘,耗时耗力。要是算上时间成本,其实还不如买点指数基金省心。
所以呢,投资回报率就是帮你把收益标准化。不管你是投了1万还是100万,不管是一年还是一个月,都能比出个高下。
简单粗暴的计算方法
先说个最基础的公式:投资回报率 = (最终价值 - 初始投资) / 初始投资 × 100%
举个例子,你花10万买基金,一年后变成12万。回报率就是(12-10)/10×100% = 20%。
但这里有个坑。很多人算的时候把分红忘了。要是那基金还分了5000块红利,实际收益应该是25000,回报率变成25%。
还有一种情况,你中途又加了钱。比如半年后又追加5万,这时候简单的算法就不准了。得用时间加权收益率,把不同阶段的收益串起来算。
别被高收益忽悠了
市场上经常有人吹嘘"年化收益30%"。看着挺美,但仔细一算可能水分很大。比如有人拿三个月赚了7%,就直接乘4说年化28%。
年化收益率不能这么简单算。正确算法是(1+期间收益率)^(365/天数)-1。三个月赚7%,年化应该是(1+0.07)^(365/90)-1≈30.6%,比直接乘4要低点。
我见过最离谱的是有人拿一天赚了1%说年化365%。这不就是典型的割韭菜话术嘛。市场哪有这么稳赚的?真要有这本事,人家早成首富了。
实战中容易踩的坑
计算回报率时最容易忽略交易成本。券商佣金、印花税这些,看着不多,积少成多很吓人。我有个粉丝算收益时没算手续费,多算了2个百分点,差点以为自己是股神。
还有个常见错误是没考虑通货膨胀。现在CPI涨3%,你赚5%的实际收益只有2%。这还是好的,要是遇到负收益,那真是越投越穷。
最麻烦的是心理账户问题。很多人把不同投资分开算,其实应该算整体资产配置的回报。你股票亏了但债券赚了,整体可能是正的,但大多数人只记得亏钱的部分。
实用工具推荐
自己手算太麻烦,现在有几个好用的工具:
支付宝的理财计算器能自动算年化。不过我发现它有时候会高估收益,特别是对浮动收益的产品。
证券APP一般都有收益计算器,但各家算法不太一样。我测试过,同一只基金在不同平台显示的收益率能差0.5%。
最准的还是用Excel的XIRR函数。虽然看着复杂,但用熟了特别方便。能把每次买入卖出的时间点都考虑进去,算出来的才是真·投资回报率。
老司机的小建议
投资回报率不是越高越好。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我建议新手先看夏普比率,这个指标能看出你承担的风险值不值。
还有啊,别光看数字。同样是15%的收益,一个是稳稳当当的债券,一个是过山车似的股票,体验天差地别。这叫风险调整后收益,专业人士都在看这个。
最后说句实在话:投资回报率算得再准,不如坚持复利思维。每年10%的收益,坚持20年,本金能翻6倍多。这才是真正的财富密码。
你看那些真正赚钱的人,哪个不是把简单的方法坚持到底?别老想着找捷径,先把基础算清楚,你的投资之路才能走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