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矿不是真挖矿,但真烧钱
很多人以为比特币挖矿是真拿铲子挖矿。其实呢,这完全是计算机算力竞赛。说白了就是用机器算数学题。谁先算出来,谁就能打包交易。然后获得比特币奖励。
你看那些大型矿场。密密麻麻全是矿机。风扇呼呼转。电费高得吓人。我第一次参观矿场时。差点被噪音震聋。这哪是挖矿。分明是电力消耗大赛。
比特币网络每10分钟出一个新区块。矿工们拼了命抢这个打包权。因为成功打包的矿工。能拿到新生成的比特币。目前区块奖励是3.125个BTC。外加交易手续费。这钱看着香。但成本也不低。
工作量证明机制到底是啥
比特币用的是PoW机制。全称Proof of Work。中文叫工作量证明。简单说就是出难题。让矿工们证明自己干活了。
每个区块都有个哈希值。矿工要找到特定数值。使得区块哈希满足条件。这过程完全靠运气加算力。就像大海捞针。需要尝试超多次。
我刚入行那会。用笔记本就能挖矿。现在?你得用专业ASIC矿机。算力单位都用PH/s了。普通电脑连零头都算不出来。竞争太激烈了。小矿工基本被挤出局。
巨鲸们控制着大部分算力。形成矿池。分散风险。提高收益稳定性。但这也带来中心化风险。有人担心51%攻击。其实呢,成本太高。不太可能实现。
挖矿成本不只是电费
电费确实是大头。但还有好多隐性成本。矿机本身很贵。二手市场经常rekt。我去年帮粉丝选矿机。结果赶上行情下跌。好几个人被套牢。
矿机更新换代太快。现在主流是比特大陆的S21。但明年可能就淘汰。硬件贬值比想象中快。加上维修、场地、散热。小矿工很难盈利。
有意思的是。有些地区电价便宜。比如四川丰水期。但雨季一过。电费就涨。矿工得跟着季节迁移。这操作太折腾了。难怪越来越多矿工加入矿池。
gas war这个词现在很少提了。因为比特币手续费机制和以太坊不一样。但交易费竞争确实存在。优先打包高手续费交易。矿工也得精打细算。
挖矿环保争议不断
FUD一直围绕挖矿。说它浪费电力。污染环境。说实话。这争议有点夸张。很多矿场用弃电。比如内蒙古风电过剩时。反而帮了电网。
但也不能回避问题。全球比特币挖矿年耗电约100TWh。比一些国家用电量还高。环保组织天天喷。监管压力越来越大。
欧洲已经限制高能耗挖矿。美国政策也不明朗。话说回来。传统银行系统耗能也不少。只是大家看不见。双标太明显了。
我建议新手别盲目入场。现在挖矿门槛太高。不如老老实实定投。省心省力。我见过太多人冲动买矿机。结果亏得裤子都不剩。
未来挖矿会怎样
比特币减半是重要节点。每四年区块奖励减半。下次是2024年4月。届时奖励降到1.5625个。很多低效矿机可能关机。
但历史表明。减半后价格往往上涨。矿工收益不一定减少。关键是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用绿电挖矿可能是趋势。
Layer2解决方案兴起。比如闪电网络。可能降低主网交易量。影响矿工手续费收入。但长期看。比特币作为价值存储。挖矿需求不会消失。
说实在的。挖矿已经过了暴利期。现在是精细化运营阶段。新手入行要三思。别被短视频忽悠了。真想参与。可以从云挖矿开始试试水。
记住一点:比特币系统设计精妙。挖矿既是安全机制。也是发行方式。没有矿工。就没有去中心化。理解这点。才能看懂整个生态。
比特币挖矿的具体工作原理是什么?
其实呢,比特币挖矿就是计算机解数学题的过程。
说白了,系统会出一道复杂的数学题。
谁的设备先算出答案,谁就能获得比特币奖励。
你看,比特币本质是个公开记账系统。
矿工们竞争记账权,记账成功就有奖励。
每次记账完成,会生成一个新区块。
区块里包含多笔交易记录。
所以挖矿既是获取比特币的方式。
也是维护比特币网络运行的关键。
矿工用算力保护网络安全。
系统用新比特币作为回报。
挖矿需要哪些设备,投入成本如何?
挖矿主要靠专业挖矿机。
这些机器装有专用挖矿芯片。
早期有人用普通显卡组队挖矿。
后来发展成几十上百张显卡一起工作。
现在主流是专用矿机设备。
价格差别很大。
便宜的只要两三百元。
高端的要二十万元。
耗电量非常大。
电费是主要成本之一。
2013年时,一台3000元的矿机。
30多天就能回本。
但现在情况肯定不一样了。
话说回来,设备投入只是开始。
后续电费和维护也得算进去。
挖矿收益如何计算,是否仍然有利可图?
收益主要来自两部分。
一是新生成的比特币奖励。
二是交易手续费。
2013年时,10G/s的机器。
每天能挖到约0.03个比特币。
13G/s的机器能挖0.035个。
当时100天能挖3.5个比特币。
老机器100天只能挖1个。
不过比特币产量每四年减半一次。
到2013年已经产出1100多万个。
总量上限是2100万个。
随着挖矿人数增加。
竞争越来越激烈。
难度也一直在提高。
所以现在收益肯定不如早期。
电费和设备成本得仔细算。
不然可能亏本。
其实呢,挖矿早已专业化。
个人小规模挖矿很难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