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中特估"?别被名字唬住了
"中特估"就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简称。说白了就是给国企央企重新定价。这个概念去年底才火起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金融街论坛上首次提出来。当时没几个人当回事。现在可好,整个市场都在追这个概念。
你看那些中字头股票,最近涨得飞起。中国银行都涨停了,8年来头一回。很多人一看行情就懵了,啥是中特估啊?今天我就给你掰扯明白。
在我看来,这种说法虽然新鲜,但问题早就存在。国企估值长期被低估。2010年以来,国企市盈率才13倍多。民企都38倍了。市净率也是,国企1.6倍,民企3.5倍。这差距太大了。
国企PB低于1倍的比比皆是。42家上市银行里,就宁波银行和招商银行PB大于1。交通银行PB才0.4。这导致国企融资困难。国有资产都"被套牢"了。
为啥要搞"中特估"?割韭菜还是真机会?
令人担忧的是,国企占A股48%市值,贡献66%营收。但估值这么低,明显不合理。央企国企可是国家经济的压舱石。盈利占近7成,市值却不到一半。
3月份国资委开会说了。要搞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意思就是让国企真正值钱。不是光喊口号。得让市场认可国企价值。
有趣的是,现在公募基金成了主力军。一季度重仓"中特估"的基金从3489只涨到5264只。还发了几十亿的ETF。这波行情才刚开始两个月。中特估指数涨了22%,上证才涨3%。
在我看来,这不单纯是政策市。国企确实有优势。现金流稳定,分红高。现在资产荒,高股息有吸引力。特别是银行、石油这些。股息率都5%以上了。
但别以为买进去就赚钱。市场已经有点过热。某些银行股一天就涨10%。这种"漂单"行情能持续多久?得打个问号。
怎么玩转"中特估"?老司机给你支招
中特估主要涉及这些板块。通信、基建、能源、军工、银行。像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交建这些。特点是现金流好,分红高,估值低。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还冒出个"科特估"。方正证券搞出来的概念。说白了就是硬科技版的中特估。半导体、大飞机这些。但科特估业绩兑现慢。中特估有实实在在的利润。
我个人建议,别光看是不是"中字头"。得看企业真本事。有没有提高效率?有没有回报股东?那些只会喊口号的,迟早"破位"。
还有,地方国企可能有机会。现在市场主要炒央企。但李迅雷说,下一步重点可能在地方国企。这些还在"价值洼地"。
说实在的,投资中特估别想"一夜暴富"。得长期持有。关注企业是否真正提升价值。别被短期"洗盘"吓跑。
最后提醒下。现在"花户"太多。各种中特估概念股满天飞。真伪难辨。得擦亮眼睛。别被"老鼠仓"割了韭菜。
你看那些银行股。PB已经回到1以上了。PE也快20倍了。再涨就得看业绩支撑了。没真本事的,迟早"踏空"。
中特估这事儿,说白了就是让国企价值回归。但能不能持续,得看改革实效。咱们小散跟着政策走没错。但得留个心眼。别成了最后"接盘侠"。